咖啡果皮出自咖啡果實,也就是我們從咖啡樹上採摘的紅色果實。果實經過經過脫漿之後,我們便得到了帶有粘膜和羊皮紙的咖啡生豆。羊皮紙就好比是種子的保護層,包裹着咖啡生豆。生豆重量佔果實總重的20%,果皮佔將近50%,而羊皮紙佔5%。果實含55%的水分,經乾燥之後,水分含量將降至11%。生豆的加工過程中,咖啡將失去80%的重量,也就是說我們使用的生豆僅爲果實原有重量的20%。
在過去,咖啡果皮通常被用來製作肥料。但如果果皮未經充分乾燥或分解過程出現問題,果皮的酸度會偏高,無法作爲肥料使用。過高的酸度會導致土壤酸度升高,人們將需要使用更多肥料將其中和,因此新鮮未處理的果皮不適合用來製作肥料。
有些人會將果皮和其他材料,例如雞糞和牛糞或蠕蟲混合在一起,經過幾個月的降解,培育微生物,製成肥料。在採摘之後,咖啡樹由於產出了大量果實(平均2kg/棵),需要大量的肥料來維持生長,因此果皮所製成的肥料對於種植園來講意義重大。
但對於我和曾與我合作過的種植者,以及許多其他烘焙師來講,咖啡果皮還有其他妙用。咖啡果皮本身就可以成爲消費者熱愛的商品,因此我們正致力於發掘咖啡果皮的更多價值。這對於種植者來講同樣是件好事,果皮佔果實總重的50%,如果用它來賺錢,這對於種植者絕對意義非凡,他們可以通過全新的方式爲種植園創收。
咖啡果皮咖啡因含量很高。我不曾做過實驗研究,因此無法說出準確含量,但有人曾告訴我它的咖啡因含量和咖啡豆一樣高。因此對於不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講,他們可以選擇咖啡果皮來攝取咖啡因。
咖啡果皮的處理方法看似簡單,實則十分複雜。果實必須達到完美成熟,且果實必須保持100%健康。我認爲果皮處理最困難的部分在於脫漿的準確性。好的機器可以在不破壞果皮的情況下完成剝離並開始發酵處理。因此高質量的脫漿機是處理果皮的關鍵。
咖啡豆經過脫漿之後將放在曬牀上進行乾燥,生豆需要充分暴露在陽光之中。我認爲果皮同樣需要陽光的曝曬,果皮需要平鋪成薄薄的一層,鋪灑在曬牀之上,並經人工挑揀,去除羊皮紙、生豆和樹葉等雜質,保持品質純淨。
在陽光充足的狀況下,果皮的乾燥需要4-5天。果皮乾燥的環境非常重要,溫度、溼度都必須恰到好處,因爲一旦環境發生改變,果皮就會很快變爲棕色,開始發酵,味道變酸,就像巴薩米克醋一樣,還會引來蒼蠅等昆蟲。
因此,果皮的乾燥過程必須嚴加管控,確保顏色從鮮紅到紫紅再到如葡萄乾般的紫色,不能變爲棕色,工人需要在此期間隨時挑揀出變棕的果皮。
經過4-5天的乾燥之後,果皮的質感變得和橡膠一樣,此時果皮的處理應初步完成。每個豆種的果皮味道都不一樣。有些帕卡馬拉豆種的果皮帶有濃郁的花香和紅醋栗、覆盆子和蘋果香,口感明亮、多汁。而波旁豆種的果皮則甜味十足,味道像玫瑰果,口味增加深邃,有些像葡萄乾。因此使用不同豆種的果皮,我們可以創造出多樣豐富的口味。
現如今,果皮還可以在加工廠裏進行處理。咖啡果實經採摘後,許多種植者會選用日曬法,即在採摘後直接將果實放在曬牀上,經過2、3、4甚至5周的乾燥,直至水分降至11%。此後,他們會將果實裝袋,靜置15-40天,此時果實中的糖分變得更加穩定,味道更加精緻、純淨。
與我們合作的許多種植園,例如巴拿馬我的好友 Jamison Savage 經營的 Finca Deborah and Morgan Estate 等,他們在靜置咖啡之後,會對果實進行去殼。去殼時,人們會將乾燥的果皮(而非羊皮紙)進行分離,然後對剝離開來的乾燥果皮加以利用。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爲“日曬果皮”。上文中提及的方法,我們暫且稱之爲“脫漿果皮”。日曬果皮的甜味更濃,味道更加豐富。在我看來,其酸度不如脫漿果皮,其品質與脫漿果皮完全不同,如同水洗咖啡和日曬咖啡之間存在的差異一樣。脫漿果皮口感更加鮮活、精緻;而日曬果皮則香氣、口味更濃,口感更加厚重,口味更加深邃。以上兩種便是常見的果皮處理方法。
你也許會問,果皮應該如何飲用?沖泡果皮的方法很多,可以整夜冷萃,也可以和茶一樣沏泡。我們曾用果皮製成熱茶或冰飲。最近我們正在嘗試整夜冷萃,第二天再進行碳酸化,製成碳酸飲料。有時我們還會在其中加入少量檸檬、橙子或苦味劑,創造不同的口味,這些飲品在店裏賣的很好。在我看來,碳酸果皮茶是款令人激動的創新飲品,它是絕對的100%純天然產品,沒有添加任何色素或糖分,且咖啡因含量十足,味道極佳。
這,便是咖啡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