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近年來愛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咖啡的口感、香氣、等各方面也越來越懂得講究和品味。過去我們一定是常聽到老一輩總說:“咖啡千萬不能酸!”“咖啡只要是酸的就是劣質的咖啡!”之類的話。
當然以現在的觀點回頭看,“酸咖啡=劣質咖啡”早已是不切實際且不正確的觀念。反而有越來越多的咖啡迷開始偏愛帶酸度的咖啡,甚至從此離不開酸感咖啡,尤其以女性消費羣的接受度更高。
當然這僅僅也是因爲時空的關係致,早期的咖啡製作技術不及現代,來源不夠透明,也許還混用了風味不佳、未經挑選的咖啡豆。,再加上或許是中淺度烘焙,壞味道自然而然更容易被喝出來。而近幾年精品咖啡的盛行,也帶動了單品咖啡的潮流,咖啡愛好者們也越來越講究咖啡本身應有的酸、香、苦、甘、醇等自然風味,“酸咖啡”這個詞,反而開始成爲一種懂得品味咖啡的代表。
但是,無論是咖啡老師對學生,或咖啡師對客人都會用檸檬酸,果酸,花香的美稱來對咖啡的酸味進行解釋說明。問題就出現在這裏,你說的這種酸真的就是咖啡豆本身的風味嗎?這個真的不一定。
咖啡酸度的影響因素
>>>>
受咖啡生豆自身的影響
咖啡酸度會受到咖啡生豆自身品質的影響。就品種別來講,Arabica原種較 Robusta原種酸;而就標高而言,高地栽種的咖啡會比低地栽種來得酸;然後剛採收的豆子又比採收後放了一陣子的豆子來得酸。良質、含水率高,又有力的剛採收豆子,如能經適當的熱作用,產生適度的酸味,將可使咖啡的味道更佳,讓人覺得更有深度。
>>>>
受咖啡烘焙度影響
咖啡的酸度也和收成、貯藏時間、烘焙、沖泡有關,和苦味構成左右咖啡質與味道的二大要素。咖啡生豆中含有的酸味成分有檸檬酸、蘋果酸、奎寧酸。磷酸等,但這卻不是我們喝咖啡時所感受到的酸味。我們嚐到的酸味,主要來自烘焙過程中生產的酸。
大多數的烘焙師會認爲,深度烘焙會提升苦味,而破壞了酸味,淺度烘焙能更加清晰的體驗酸味。其實這樣的想法真的是不對的。淺度烘焙容易造成咖啡豆內部的烘焙不均,也就是說,在淺度烘焙階段,咖啡豆內部脫水不夠乾淨,內部形成了夾生,豆質極硬,這樣的咖啡帶來的是酸感往往不夠圓潤,酸中帶有一種刺激感,甜度不高,醇厚感也不強,香氣中往往夾雜着一種青草味道。
淺焙咖啡的酸味也可利用科技加以界定,也就是所謂PH值(即酸鹼值)。咖啡飲料的PH值要看烘焙度而定。烘焙度較淺的早餐咖啡,酸鹼值在4.5——4.7之間,中深焙的Full City酸鹼值在5——5.5左右,深度烘焙(Dark Roast)的PH在5.5以上。以常人的味蕾而言,飲料的酸鹼值超出5.5以上,就很難察覺酸味,對於酸鹼值在5以下的飲料,很容易喝出酸味,因此淺焙豆會有酸溜溜的味道。
總結下來就是,一切咖啡的淺烘焙都是酸澀的,這種酸澀感是一種錯誤的烘焙度下釋放的錯誤的味道。烘焙度和酸味成反比,愈深焙的咖啡愈無酸味,愈淺焙的豆子就愈酸。
>>>>
受泡咖啡的水溫影響
泡咖啡的溫度也有影響,溫度稍低的水肯定比稍高水溫更容易泡出酸溜溜的咖啡,怕酸族最好趁熱喝完咖啡,否則咖啡的酸味會隨着溫度降低而出現。
根據口味挑選咖啡豆
其實咖啡酸不酸並不是評斷品質好壞或新鮮與否的標準,這全是口味上主觀的喜好問題。怕酸就選購深焙豆或亞洲豆,嗜酸就喝淺焙豆或非洲豆,問題就解決了。
喜歡酸溜溜富味覺變化的咖啡,不妨選購淺焙的非洲豆和中美洲豆:
諸如肯尼亞、埃塞俄比亞、也門摩卡、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等,都是很好的酸豆。
偏好濃香、甘甜咖啡的消費者,可以挑選亞洲深焙豆或陳年豆:
比方說印度尼西亞曼特寧、爪哇、印度豆和南美洲的巴西,均是不錯的選擇。
在此要強調的是,雖然亞洲豆的酸味較低,但如果採用淺焙,一樣會有酸味,只是亞洲豆酸得不夠活潑,有點死酸的感覺,遠不如非洲或中美洲淺焙豆富有變化。
小總結
1.阿拉比卡酸度高,羅布斯塔的酸度低;
2.水洗豆酸度高而日曬豆酸度低;
3.淺烘的酸度高而深烘的酸度低;
4.快烘的酸味相對明亮,但把握不當會致尖酸;慢烘的酸味相對柔和,但把握不當會致沉悶;
5.高水溫製作,酸味相對明亮,但高水溫會降低酸度;低水溫製作,酸味相對沉悶,但低水溫會增加酸度;
6.高海拔豆比低海拔豆酸度高;
7.粗研磨會增加酸度反之會降低酸度;
8.浸泡時間短會增加酸度反之會降低酸度;
9.沒有酸度的咖啡是不好喝甚至是不好的咖啡
咖啡的味道是簡單的,也是複雜的。正如所說“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不同的人口味也是不一樣。怎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咖啡酸度,需要你在不斷的品嚐中發掘。咖啡的酸味是形容一種活潑、明亮的風味表現,這個詞有點類似於葡萄酒品評中的形容方式。假若咖啡豆缺乏了酸度,就等於失去了生命力,嚐起來空洞乏味、毫無層次深度。
如果你手中的這杯咖啡,帶有那麼一絲絲的酸味,甚至還能讓您產生一些愉快的聯想。那麼請不必遲疑,趕緊在她冷卻之前享受咖啡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