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逢星期五晚上,咖啡發燒友都會在店子聚集,品嚐來週上架的新咖啡。今晚,有一位自家烘焙愛好者帶來了手信。
“這包2012年的埃塞俄比亞Aricha咖啡豆,是我一直不捨得飲的珍藏。知道你逢週五都會開放烘焙機供大家交流炒豆心得,不如今晚你指導我炒,我請你喝一泡如何?”
咖啡跟紅酒很相似。烘焙師和飲家一般會對有名的產區和莊園朗朗上口。Aricha日曬豆的澎湃果韻就像果汁糖,去年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我看?透明密實袋內裝?的咖啡豆青綠色略帶微黃,這是日曬豆的特性。甫一打開,撲鼻的氣味雖然芬芳,但比往年店子用的那一批略欠活潑。他急不及待將豆放入已燒紅的滾筒中,而我則替他計時。
十多分鐘後,炒好的豆新鮮出爐。在座的各人都期待?。
果香被抑壓變侷促
“咦,爲什麼果酸這麼呆板?”有客人喝出了問題。各人把豆往口裏送,咀嚼咖啡豆可排除因?煮不當所引起的原因,直接喫出原味。
“這種被抑壓且短暫的果香叫“侷促”(baggy),就像水果焗在膠袋過久的味道。再加上這是上年的舊豆,部分果酸可能已揮發或分解。”
“舊豆就不好是嗎?我在東京喝過一種叫陳年曼特寧(aged Mandheling)的咖啡,價錢一點也不便宜!”
當咖啡還是商品的年代,南美產國的貨倉一般會積存大量生豆,待舊貨售出才推陳出新。當時的烘焙技工已習慣採用含水量低的豆,貪其易炒、省能源、還有低酸(當時咖啡處理不講究,果酸質素低劣)和口感黏稠。最適合用於意式咖啡的配方基礎(espresso base)。
至於日本因其獨特的咖啡文化,人們習慣了低酸和尾韻悠長的深炒豆。當中巴西山度士、牙買加藍山和爪哇曼特寧便是表表者。曼特寧咖啡經過三至十年的陳化,會演變出獨有的柏木(cedar)和香料味。但若貨倉的環境控制不當,會很容易發黴的。
陳年,可能是巧合,也可以是故意。印度有一種註冊特產(即類似只有產自法國香檳區的汽酒纔可叫香檳)就是在機緣巧合下,因受海風和雨季影響,令咖啡豆帶有陳腐和香料的獨特氣味。這種叫Monsooned Malabar的咖啡,正確來說是一種處理法,不是豆種。尖東有咖啡店以此豆爲基礎配方,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文﹕Patrick Tam(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美國CQI認可杯測師,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