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小知識 > 2024-11-02 20:31:56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現在的天氣那麼熱,很多咖啡館的生意都差了~
不是大家對冰咖啡不感興趣,實在是走在半路上就已經熱得融化了……
沒有過命的交情,根本不敢在白天約出來喝咖啡啊~
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乖乖躲在空調房裏面自己衝咖啡喝算了。
可是有很多人還是跑來問小編:小編小編~怎麼最近我的衝咖啡感覺不對勁啊?是不是天氣太熱,咖啡豆都變質啦?
別開玩笑了~差不多200°C的高溫咖啡豆都熬過來了,現在這點溫度根本不可能讓咖啡豆變質,頂多就是風味消散得快一點而已。
但是有一點你們可能沒有注意到——天氣熱的時候,萃取是會產生偏差的。
天氣熱起來的時候,家裏的溫度根本降不下來,這就表示:做手衝,熱水失溫慢了;做冰滴,冰水滴到一半已經是熱的了(咳咳,誇張修辭);做虹吸……別別別,這種天氣還是別玩虹吸了,太燙了!咱喝不起啊~就算是烘焙,也會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鍋爐升溫比平時快,降溫比平時慢。
所以,如果你還是堅持用一套千年不變的萃取參數和手法,你衝出來的咖啡感覺不對就不奇怪了。
還是不懂?那舉個栗子:
現在室溫30°C,我衝一杯耶加,悶蒸前測水溫是92°C,悶蒸後第一段注水大概就降到88°C了,第二段注水則降到85°C的水溫了;如果老闆捨得開大一點空調,室溫降到16°C,同樣的悶蒸水溫92°C,等我第二段注水的時候,可能已經降到80°C甚至更低了。
如果你覺得,只是氣溫一點點變化而已,萃取偏差應該不大吧?那麼,讓我來給你們具體分析一下:
1
悶蒸時間
如果室溫穩定,那麼相同的悶蒸時間可以使得風味物質釋放相對穩定,如果室溫變化巨大,而悶蒸時間依然保持不變,那麼悶蒸的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簡單來說,同樣悶蒸時間,室溫高會比室溫低悶蒸效果好:酸度降低、甜度和粘稠度提高,整體萃取率提升。
2
萃取時間
正如前面舉慄所說,室溫高的情況下,熱水失溫慢,水溫越高,萃取的效率就越高,在相同的時間內,能夠溶解、萃取出來的物質就越多,自然就越容易過萃。
簡單來說,同樣的萃取時間,室溫高會比室溫低失溫慢,萃取溫度稍高、萃取率稍高,更容易過萃。
3
水溫
水溫不需要再重複了,簡單說,冬天用92°C,夏天可以用90°C。當然,單純調整水溫並不是最適當的應對方法。
4
注水
注水是對應萃取時間的,因爲如果需要縮短萃取時間,在不變更水粉比的情況下,就需要調整注水速度、水流的大小,以加快過濾的速度。當然,注水再快,也不能漫堤。
5
研磨度
研磨度直接影響整體的萃取時間以及萃取率——研磨細,水流過濾速度慢,相對研磨粗,萃取率會明顯提升。所以,在室溫較高的情況下,大家可以考慮稍微調整一下研磨度,微調粗0.5~1個刻度左右。
研磨粗,水流過濾速度快,相應萃取率降低,以應對平衡水溫的提高而提升的萃取率。
6
熱源控制
這項主要針對虹吸壺、摩卡壺、土耳其壺以及咖啡烘焙本身,這類需要熱源的操作。無論是電熱還是直火,熱源控制都是最基本的必修課。在室溫變化的情況下,調整一下火力,保持良好而穩定的溫度上升就可以了。
7
攪拌
在室溫提高,水溫偏高的情況下,相同的攪拌操作,自然也會釋放更多的風味物質,提高萃取率。像一些手衝、愛樂壓帶有攪拌操作的手法,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不是必要,還是不要瞎攪和了。
8
溫杯
溫杯其實屬於飲用、服務品質的範疇了,不過小編還是在這裏多嘴講一句。溫杯主要是針對冬天,寒冷天氣,熱騰騰的咖啡倒入冷冰冰的杯子,馬上就變得溫和了,影響品嚐。而炎熱的夏天,就實在沒有太大的必要了……當然,如果非要溫一下杯,以顯示專業和尊重,請用相對低一點的溫度去溫杯吧~
1
最後
1
最後,給大家一點忠告,在衝煮咖啡之前,留意好咖啡豆是否足夠新鮮,如果已經過了最佳風味期,即使你再按照上面的教程去調整,意義也不大了。
最後的最後,以上所述,請靈活應用,理解透徹,如果生搬硬套,最終導致萃取不足,可別怪小編誤導你哦~
2017-08-16 17:54:16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