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家咖啡館出現在廣州,魯迅其實不愛喝咖啡

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12-28 13:05:19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喝咖啡的民國女郎

清末民國中國製造用於外銷的銀咖啡壺

 民國末年的咖啡杯,上面印有英女王頭像

民國時期的罐裝咖啡廣告
  
今天我們來聊聊咖啡,這款風靡全世界的小資飲品。
 
  風靡全世界的飲品可不多,掰指頭數一數,酒、茶、咖啡,再加上可口可樂,才四種而已。這四種飲品當中,酒有多個源頭,可樂源自美國,茶源自中國,咖啡的老家在哪裏呢?
 
  傳說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
 
  壹 從非洲大陸到阿拉伯半島
 
  傳說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埃塞俄比亞青年去牧羊,在路邊瞧見一棵長滿綠葉和紅色果子的無名植物。羊去啃綠葉,連果實一塊兒喫進去,喫後居然異常興奮,開心得咩咩亂叫。青年見狀,摘下幾顆紅色果子放進嘴裏,隨後也跟着興奮起來。這麼神奇的果子,他自然要帶回去,請同族居民一起品嚐,結果全族人都樂瘋了,從此上了癮,並用本族居住地的名稱給這種植物取了一個名字——咖法(Keffa),而咖法則在傳播過程中慢慢演變成另一個詞——咖啡(Coffee)
 
  咖法位於埃塞俄比亞南部,據說那裏的居民是全世界最早品嚐咖啡的一羣。
 
  傳說肯定不如信史可靠,可是那時候整個非洲都沒有文字。關於咖啡,最早的文字記載其實是出自阿拉伯人之手。
 
  公元10世紀,阿拉伯醫生拉吉斯把咖啡寫進了藥方:將咖啡果曬乾,搗碎,熬成藥湯,可以緩解疼痛。藥方中使用的咖啡果,可能來自埃塞俄比亞,也可能來自非洲其他地方。
 
  公元13世紀,阿拉伯半島最南端的也門有一位叫奧瑪爾的人,因爲犯了錯,被流放到非洲南蘇丹的米歐薩巴,見到了無邊無際的野生咖啡樹。流放結束的時候,他摘下很多咖啡果,帶回也門,剝出種子,試着種植,結果很成功。按照文獻記載,也門應該是阿拉伯半島最早種植咖啡的地方,奧瑪爾應該是阿拉伯世界最早種植咖啡的人,甚至還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種植咖啡的人。非洲雖然早就出產咖啡,但以野生爲主,缺乏人工種植。
 
  此後一兩百年,奧瑪爾種植的咖啡樹繁衍到整個也門,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15世紀中葉,也門王朝頒佈法令,承認了國民種植和食用咖啡的合法性。
 
  15世紀後期,咖啡從也門向北傳播,先傳遍阿拉伯半島,再傳到歐洲的伊斯蘭教區。此時伊斯蘭世界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頭正旺,滅掉了拜占庭,征服了埃及,咖啡也跟着土耳其擴張的腳步,來到了埃及和小亞細亞。
 
  貳 從古代茶粉到現代咖啡
 
  阿拉伯文化中蘊含着根深蒂固的商業基因,奧斯曼帝國在軍事擴張的同時,也與外界保持着越來越頻繁的貿易往來。明朝前期,阿拉伯商人沿着悠久的絲綢之路抵達中國,牽來獅子與犀牛,換走絲綢與瓷器。與此同時,明成祖派遣鄭和率領的無敵艦隊也在經由海路向西挺進,抵達阿拉伯世界的腹地“天方國”,也就是現在的沙特,船上的瓷器、鐵鍋與茶壺在此受到熱烈歡迎。
 
  鄭和船隊上的成員不喝咖啡,但是喝茶,他們喝茶的方式,以及他們使用的茶具,在阿拉伯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讓阿拉伯人飲用咖啡的方式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15世紀以前,阿拉伯人是這樣喝咖啡的:摘下咖啡果,保留果肉,扔掉果肉裏面的種子,曬乾,搗碎,煮水,喝湯。
 
  15世紀以後,飲用方式變成這樣:摘下咖啡果,扔掉果肉,保留種子,將種子焙乾,磨粉,烹煮,喝湯。
 
  咖啡果的種子自然是咖啡豆,15世紀後期阿拉伯人喝咖啡的方式跟今天完全一樣,奠定了現代的咖啡文化。
 
  咖啡文化爲何會發生變革?因爲受到了中國茶文化的影響。朱元璋的兒子朱權在《茶譜》中寫道,明朝初年上層社會仍然像宋朝和元朝人那樣喝茶,而宋元時期的喝茶方式跟今天完全不一樣,當時流行一種名爲“點茶”的飲茶規範:將茶葉蒸熟,漂洗,揉搓,壓餅,焙乾,喝的時候碾磨成粉,放到碗裏用滾水衝勻,或者直接撒在沸水鍋裏,煮成茶湯。
 
  我們可以想象,當阿拉伯商人進入中國時,或者中國船隊經過阿拉伯半島時,中國的茶以及中國人的飲茶方法一定震撼了阿拉伯人,讓他們忽然想到:啊哈,原來茶是這樣喝的,那咖啡能不能也這樣喝呢?試試如何?哇,比以前好喝多了!於是開始變革。
 
  直到今天,阿拉伯世界的咖啡杯,乃至全世界的咖啡杯,基本形制都跟中國的傳統茶杯相似,底下有盞託,側邊有盞柄,完全不像西方世界固有的深杯與高腳杯。這也從側面說明,奠基於15世紀的咖啡文化是在古代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
 
  叄 咖啡出走的驚險歷程
 
  大約在1530年,阿拉伯最古老的城市大馬士革出現了全世界第一家咖啡館。然後在1544年,當時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也出現了一家咖啡館。就在這一年,土耳其蘇丹開始對咖啡徵稅,並將咖啡劃定爲大宗出口商品。爲了壟斷咖啡貿易,土耳其政府嚴禁出口咖啡苗、咖啡枝、可能發芽的咖啡豆,只許出口熟咖啡豆。
 
  1615年,歐洲世界最具商業頭腦的威尼斯人從土耳其進口熟咖啡豆,在威尼斯開起了歐洲第一家咖啡館。然後是1650年,英國牛津開設歐洲第二家咖啡館。1652年,英國倫敦開設咖啡館。1643年,法國巴黎開設咖啡館。1650年,法國馬賽開設咖啡館。1684年,奧地利維也納開設咖啡館……
 
  歐洲人開咖啡館,利潤很低,因爲阿拉伯人掐住了咖啡種植的脖子,任何一家咖啡館想賣咖啡,都得從阿拉伯人那裏進口咖啡豆。爲了打破這個局面,歐洲人開動了腦筋。
 
  1616年,一個“英勇”的荷蘭人在也門海關躲過檢查,偷走了一棵咖啡苗。他乘坐帆船,沿着前賢開闢的新航線返回老家,途經阿拉伯海、印度洋、大西洋、英吉利海峽,終於將咖啡苗成功帶回了荷蘭。那棵小苗被他細心呵護,種在陽光充足的玻璃缸裏,否則在路上就枯萎了。這棵小小的咖啡苗茁壯成長,繁衍出無數後代,截至1656年荷蘭殖民者佔領斯里蘭卡的時候,咖啡不但已經遍及荷蘭的高檔植物園,而且還在向東南亞拓展,不久就在溫度更適宜的錫蘭島上開闢了大片的咖啡種植園。
 
  171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有幸得到荷蘭贈送的禮物:一棵咖啡苗。路易十四如獲至寶,將其移栽到巴黎加丁植物園的溫室裏。1720年,加丁植物園的咖啡苗從一棵繁衍到七百棵,繼荷蘭之後,法國一躍成爲歐洲第二個擁有咖啡樹的國家。
 
  1723年,法國軍官德·克留從加丁植物園偷走一棵咖啡苗,種在玻璃箱裏,攜帶到美洲加勒比海的法屬殖民地馬提尼克島。1726年,這棵咖啡開始結果。1777年,馬提尼克島有了1800棵咖啡樹。
 
  1727年,葡萄牙駐巴西的殖民官帕赫塔想在巴西種植咖啡,向荷蘭和法國申請一袋可以種植的咖啡豆,兩個國家都不肯給。帕赫塔另闢蹊徑,通過法屬圭亞那的總督夫人幫忙,將來自法國的生咖啡豆藏在一大束鮮花裏,運回了巴西,從此巴西也開始種咖啡。那位總督夫人是帕赫塔的情婦,兩人關係不正經,幹出的事情卻名垂青史,現在巴西是全球咖啡第一生產國,首先應該歸功於帕赫塔及其情婦的努力。
 
  印度半島氣候溫暖,四季如春,像中南美洲一樣適合種咖啡。1630年,印度南部的巴巴·布丹去中東朝聖時,偷偷將七顆咖啡豆貼在肚皮上,躲過了監管,帶回了老家,從此咖啡的子孫在印度繁衍生息,綿延至今。
 
  簡言之,咖啡原產非洲,被阿拉伯人發揚光大,再從阿拉伯傳播到歐洲、美洲和亞洲,傳播過程充滿驚險,可以拍成一部探祕類紀錄片。
 
  肆 丹麥人在中國 開了第一家咖啡館
 
  說了這麼多,還沒提到咖啡何時來到中國。
 
  鴉片戰爭前,清朝閉關鎖國,只留廣州一個通商口岸,歐洲人頻繁抵達廣州,找不到咖啡館,只能自己開店。大約1836年前後,就在今天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附近,丹麥人開了一家咖啡館,那是廣州的第一家咖啡館,也是中國的第一家咖啡館。這家咖啡館是給老外們開的,但也不禁止華人消費。問題在於,當時迂腐不化的清政府嚴格禁止華人穿洋服、喫洋飯、接受洋人傳教,一個人如果膽敢不經官府准許而學說洋話,都有可能被殺頭抄家,所以華人應該不敢走進這家咖啡館的大門。
 
  查嘉慶年間編纂的《廣東通志》,第九十五卷《物產·穀類》記載:“有黑酒,番鬼飯後飲之,雲此酒可消食也。”這裏的“黑酒”正是咖啡,那時候絕大多數華人都不認識咖啡,以爲是黑色的酒。
 
  鴉片戰爭後,上海設立租界,一個猶太人在英租界開起咖啡館。此時清廷禁令消除,幫洋商打理生意的華人買辦數量暴增,他們學習洋老闆的生活方式,成爲中國第一批喝咖啡的人。
 
  1866年,美國傳教士高丕娣夫人編寫了一本介紹西洋飲食的小冊子,華文譯名《造洋飯書》(1909年正式出版),有一小節文字專門寫到咖啡:“猛火烘瞌肥,勤鏟動,勿令其焦黑。烘好,趁熱加奶油一點,裝於有蓋之瓶內,蓋好,要用時現軋。”所謂“瞌肥”,就是咖啡,這是那時候對coffee的音譯,看上去很怪異。
 
  《造洋飯書》是傳教士爲了培訓中國西餐廚師而編寫的,目的是讓洋商和傳教士們僱傭的中國僕人儘快學會烤麪包、做西點、燒牛排、煮咖啡,更好地爲僱主服務。可以想見,在這本書出版之前,某些受僱於洋人的中國廚師和保姆就曾經學習過煮咖啡。據清朝海關第一任總稅務司赫德回憶,他1858年在廣州英法聯軍委員會當翻譯,僱了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保姆,並且教會了她如何煮咖啡和準備下午茶。
 
  1914年,北京王府井附近的新世界酒樓開業,酒樓的頂層就是咖啡館。
 
  1915年,東安門外的東安市場進行改造,在畫片攤、檯球社、洋裝鋪之外,又添了一家咖啡館。
 
  伍 魯迅不愛喝咖啡
 
  進入民國,西風進一步東漸,留洋讀書成爲時髦,接觸咖啡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
 
  1927年5月,鄭振鐸乘坐一艘法國輪船,從上海去法國留學,途中天天喝咖啡,都快喝吐了。
 
  那些在民國時成名立萬的牛人,如徐志摩、郁達夫、郭沫若、林徽因、冰心、胡適、巴金、老舍……包括金庸的姑父蔣百里、黃健翔的祖父黃大暹,都留過學。他們要麼留學歐美,要麼留學日本,而無論歐美還是當時的日本,咖啡文化都很盛行。1948年2月,我國一位大名鼎鼎的女作家在日本療養,還寫信給國內的朋友抱怨,說她僱的日本保姆只會煮飯,不會煮咖啡,生活頗有不便。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呢?說明在留學生羣體中,喝咖啡已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魯迅也留過學,但他卻沒有養成喝咖啡的習慣。據他教過的學生許欽文回憶,魯迅先生平常喜歡喝茶,喝紹興黃酒,很少喝咖啡。
 
  許廣平比魯迅年輕,又出生於廣州富家,受過咖啡薰陶,倒是經常喝。1927年,魯迅和許廣平離開廣州去上海,住在一家旅館,一日三餐由旅館供應。一天飯後,旅館服務員端來咖啡,魯迅對正在攪拌咖啡的許廣平說:“密絲許,你胃不行,咖啡還是不喫的好,喫些生果吧!”
 
  我不懂醫學,不知道咖啡是否真的傷胃,但是看到魯迅這句勸告,總覺得很親切,因爲我也不愛喝咖啡。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7-10-28 16:51:5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