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粒咖啡豆與鐵皮卡咖啡豆手衝風味口感有什麼區別?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11-02 00:33:01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雲南卡蒂姆

     

      處理法:紅櫻桃日曬處理

     

      品種:卡蒂姆

     

      海拔:1450-1550米

     

      雲南地處北緯15°至北迴歸線之間,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爲主,且起伏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溫差大,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雲南小粒種咖啡品味的特殊性—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

     

      保山潞江壩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了大規模的咖啡產業種植,常年高氣溫,適宜雨量,光照充足,富含礦物質的紅色火山灰土壤,使得種植咖啡的自然條件格外優越,所產咖啡品質優良、香味醇和,現在潞江壩已成爲中國最大的咖啡良種基地和重要產地之一。

     

      【歷史故事】

     

      雲南,有着在中國種植咖啡最早的歷史,1892年(清光緒18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在大理賓川的朱古拉村種下第一棵咖啡樹,拉開了中國大陸種植咖啡的序幕。保山的潞江壩,乾熱河谷氣候非常適合栽培咖啡,因爲背靠高黎貢山咖啡園的海拔可以達到1500米。1952年,保山地區第一次試種,剛好是中國百年咖啡史的一半,早期村裏引進都是阿拉比卡良種,主要是鐵皮卡和波旁。

     

      爲了單純的提高產量,咖啡農開始砍掉風味不錯的良種咖啡,種植風味較差,但產量非常高的品種,初期引入的是抗葉鏽病的s288,後期有引進了更高產卡蒂姆種,老一代的咖啡人是基本不喝咖啡的,他們只是將咖啡當作一種經濟作物,希望能提高收入,所以大量的良種咖啡被砍伐,種上了產量高的品種【卡蒂姆】。

     

      【產區】

     

      雲南的咖啡的種植主要分佈在臨滄、保山、普洱、德宏這幾個地方,這裏有着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自然資源,讓雲南成爲產出阿拉比卡(小粒)咖啡這種高品質咖啡的黃金種植區。保山氣溫平均爲21.5℃,最高達40.4℃,終年基本無霜,是公認的最佳小粒咖啡產地。這裏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顆粒小面勻稱,醇香濃郁,且帶有果味而馳名中外。

     

      【品種】

     

      卡蒂姆:1959年,葡萄牙人將巴西卡杜拉與提摩混血,培育出了抗病能力與產量能力都超級強的混二代卡提摩。但風味也較差,目前是商用豆的重要品種。爲了改善卡提摩杯測不佳的惡評,近年來各國植物學家再回過頭以阿拉比卡與卡提摩多帶交互配種,試圖降低羅豆血統。

     

      【紅櫻桃日曬法】

     

      1.採收成熟的咖啡果實

     

      2.初步先挑除雜質與劣質豆

     

      3.篩選浮豆:將咖啡果倒入水槽,成熟飽滿的果實會沉入水槽底部,未成熟或有殘缺的果實將會浮上水面。

     

      4. 日曬乾燥:將沉在水槽底部的成熟咖啡果實撈出,鋪在曝曬場中進行日曬乾燥,把水分從70%降到10-12%左右。每日需翻動數次使果實均勻風乾,夜晚則需覆蓋以避免受潮。

     

      5. 去除外殼:曝曬約兩週至四周的時間後,咖啡種子的外層已乾硬,這時再使用脫殼機來去除外殼就完成了。

     

      優點:處理的過程很簡單,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工具與設備,且除了去除浮豆的步驟之外,都不需要用到水,成本較低,在水資源不豐富與較不富裕的地區被廣泛使用。

     

      【生豆和烘焙】

     

      卡蒂姆生豆看上去偏黃綠色,有銀皮附着,相比花果山身型較平,含水量較低。而花果山銀皮更多,呈寶綠色。

     

      


    爐溫至攝氏200度入鍋,風門開設3,1分鐘後調火力160度,回溫點1:36秒,烘至4‘50”轉黃,溫度150.7度,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火力不變,風門變4;

     

      第6分鐘,火力調到140,第7分鐘,火力再調至120,第8分鐘,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麪包味明顯轉爲咖啡香,可以定義爲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8’33”開始一爆,火力調90,風門全開5,第9分鐘調小火力至20度,一爆發展2'05",在198.5度下鍋,屬於中度烘焙。

     

      【杯測和風味】

     

      杯測器具:杯測杯,杯測勺,94度熱水,COE記錄表,咖啡豆,溫度計,計時器,研磨度BG 4M(中國20號篩網通過率75%)

     

      流程:注水後4分鐘破渣,30分鐘內按照COE被測表進行杯測評分

     

      1號曲線:穀物類的味道明顯,酸味明亮,但是餘韻不足,乾淨度稍微差一些;

     

      2號曲線:有柔和柑橘,水果發酵,可可,堅果,黑巧克力,草本,木質;

     

      3號線:也有焦糖,可可,杏仁,果乾,柚子皮風味,焦糖味濃郁;

     

      4號線:入口苦澀,菸絲,辛辣餘韻,杉木風味,口感較差;

     

      在經過杯測評分後,討論出2號線風味相對高分,風味和口感取得均衡,同時3號線焦糖的風味濃郁,酸味沉穩,也保留了卡蒂姆的特色,所以對2條曲線進行手衝對比。

     

      【手衝試驗】

     

      第一次衝煮:

     

      V60濾杯,水溫90度,粉水比1:15,研磨度BG 5R(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64%),萃取時間2:00s

     

     

      手法:30-125-227g,第一段小水流注水至125g,第二段稍微大水流至227g;

     

      1號線風味:入口較明顯的草本氣息,柑橘酸味明顯,伴隨着焦糖、可可,但是總體有較重的澀感和雜味,

     

      2號線風味:入口苦澀,雖然有焦糖、黑巧克力風味,但是口感並不討喜,喝起來像苦茶

     

      判斷:雜味和澀味明顯,因爲烘焙程度較淺,焦糖化反應不充分,綠原酸分解不完全,所以剔除了1號線;衝煮時水溫高,1:15粉水比充分萃取,帶出了後段的苦味,所以爲了減少苦味釋放,採用1:14的粉水比試驗;

     

      第二次調整:

     

      V60濾杯,水溫86度,粉水比1:14,研磨度BG 5R(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64%),萃取時間1:59s

     

      手法:30-125-227g,第一段小水流注水至125g,第二段稍微大水流至234g;

     

      2號曲線風味:像加濃版的苦瓜水,涼茶,口感不好。

     

      判斷:減少水粉比、降低水溫卻帶來了加濃版的苦味,證明苦味的來源因爲手法,小水流注水讓味道充分釋放,水溫還是不夠低,苦味萃取的速度加快,而且濃度太高,所以變成濃縮苦瓜湯,需要用更低的水溫,1:15的粉水比;

     

      第三次調整:

     

      V60濾杯,水溫82-83度,粉水比1:15,研磨度BG 5R(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64%),萃取時間1:58s

     

      手法:30-125-227g,稍微快一點繞圈速度,第一段大水流注水至125g,第二段較大水流至227g,水柱高一些;

     

      2號曲線風味:草本味沒有之前的重,出現清晰的沉穩果酸,放涼後,有焦糖、果乾、可可、黑巧克力、草本、木質的風味,這樣的快衝,可以讓中後段的苦味釋放減少。

     

      總結:卡蒂姆也有自己的風味特色,但是本質上,品種決定的味道的大致走向,卡蒂姆保留了1/4的羅布斯塔的基因,保留了草本、木質和苦味,但是可以通過烘焙和手衝進行調整,弱化不好的風味;而花果山偏向柔和的焦糖、奶油巧克力、蜜瓜風味、紅糖餘韻。代表雲南地域風味的,是卡蒂姆還是鐵皮卡,還是其他不同處理法不同品種呢?我們還在探究中…  

     

 

 

更多專業咖啡交流 請掃碼關注微信:qiannjie

2022-07-21 18:38:2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