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塔加爾帕產區信息故事介紹:
極佳的
尼加拉瓜咖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它溫和可口,顆粒適中,十分芳香。在許多國家,由於政治原因,咖啡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尼加拉瓜咖啡業也不例外。上等的尼加拉瓜咖啡種植在該國的北部和中部,最好的咖啡產於馬塔加爾帕。
卡杜拉咖啡品種介紹:
卡杜拉口感充斥著水果味,莓果的酸氣,有點雜雜刺刺的,尾韻充滿藍莓的影子,生豆看起來硬硬綠綠的,這就是卡杜拉最大的特點。
卡杜拉是Bourbon波旁一個單基因的變種,於1937年在巴西被人們發現,產能與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樹株較矮,方便採收,可惜和波旁一樣均有每兩年產能起伏的週期問題。但其風味與波旁豆不相上下或稍差,更重要是適應力超強,不需要遮蔭樹,直接曝曬豔陽下亦可生機勃勃,俗稱爲曝曬咖啡(Sun Coffee),能適應高密度栽種,但必須多施肥,增加成本,因此初期咖啡農接受度不高。
但七○年代豆價大漲,農民紛紛改種卡杜拉以提高產量,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當局大力推廣下,成果豐碩。農民接納卡杜拉,意味栽種技術大變革。巴西和哥倫比亞改採高收益、高密度的曝曬式栽種,到了一九九○年, 一百萬公頃 即可收穫1400萬袋咖啡豆,產能提高了60%,難怪高產能、高品質的卡杜拉已成爲目前各產國倚重的品種。
卡杜拉適合栽植於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區,海拔適應力很強,但海拔愈高風味愈佳,產能相對減少,這是精品豆的宿命。學界有人稱卡杜拉爲密集與曝曬版的波旁,可謂一針見血。中南美洲亦有變種的黃色卡杜拉(Caturra Amarello),但風評不如黃波旁。
卡杜拉在輕度烘焙時,酸香氣明顯,整體明亮,適當處理的話,甜度可以表現得非常不錯,但是咖啡醇度與波本相比相對較低,口感的乾淨程度有點欠缺。
水洗(Washed Process)處理法介紹:
鑑於傳統日曬法的不良,隨之而生的就是水洗法。先將採收的果實以去果皮機將大部分的果肉從咖啡豆上分離,而後導引至一個乾淨的水槽裏,浸泡在水中進行發酵以徹底去除殘餘的果肉層,完成發酵之後,再以日曬或使用機器方式乾燥,將含水量降到12%。由於水洗法已先除去果肉,所以在乾燥過程,不會像日曬法一樣,擔心發黴、蟲蛀的問題。
(↑去果皮機,將果肉去除) (↑浸泡水中發酵) (↑鋪平乾燥)
日曬豆的風味豐富且飽滿,層次感非常鮮明多樣,而水洗豆則是具有非常乾淨清爽的口感,有着明顯果酸,不同的處理法讓咖啡豆有着與衆不同的香氣。
風味描述:具有乳酸發酵酸質,同時帶來葡萄和紅糖的風味,餘韻中帶有伯爵紅茶質感和上揚的甜。
烘焙建議/分析:
推薦沖泡器材:手衝、法壓、虹吸
衝煮分析:
分段萃取,把所有衝煮用水,分三段注入
適用於淺烘焙、中淺,中度烘焙的咖啡豆
使用濾杯V60杯
增加悶蒸時間或斷水次數,可以提高咖啡的口感濃郁程度。
三段注水的分段萃取方式
優點:比一刀流層次更豐富,可以明確咖啡前、中、後段的風味。做法是悶蒸之後每次增加註水量,通常在咖啡液即將下降至粉層表面時注水,以小、中、大水流去做三段萃取,
缺點:會對水的流速和流量有比較高的要求。
使用V60濾杯衝煮可以提高手衝風味的層次感,喝起來更加豐富而乾淨;把尼加拉瓜咖啡濃郁的花果香與柔和水果類酸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15克粉,水溫89-90度,研磨BG 5R(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64%),水粉比接近1:15
手法:30g水悶蒸,悶蒸時間爲30s。手衝壺中的熱水以濾杯中間爲圓心順時針一圈一圈畫圓,在沖泡時開始計時,注水沖泡至30g,然後停止注水,等待30秒,進行第一次注水。
第一次注水時與前面一樣劃圈,速度可以稍微放慢,在繞到外圈時加快一點速度,在1:15秒左右斷水,等液麪下降1/3時,再注水,第二次注水集中在中央注水,水流不要衝到咖啡粉與濾紙相連的地方,以免產生通道效應,2:05秒左右結束萃取,尾段可以不要(時間拖得越長,澀感、粗糙口感就會增加。
分段:30-125-2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