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黃波旁咖啡不可錯過 巴西皇后莊園咖啡豆口感風味介紹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11-01 12:39:10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巴西皇后莊園
 
【國別】巴西 產區:São Paulo 聖保羅州靠近 São Sebastião da Grama
【莊園名稱】皇后莊園(Fazenda Rainha)
【園主】Regina Helena Mello de Carvalho Dias屬於Carvalho Dias家族
【品種】黃波旁,Yellow Bourbon
【處理法】手摘取,之後半日曬法處理
【產地】巴西皇后莊園 (摩吉安娜)產區。
【品種】黃波旁
【海拔】1400 — 1950m
【處理方法】日曬
【風味】豆性甜、乾淨、使用半日曬會令她的酸略顯明亮但又跟甜結回得優,部份甚至有熱帶水果香。
 
 
 
 
     【莊園介紹】:
  
  這支咖啡來自FazendaRainha(皇后莊園), 莊園佔地280畝,地處巴西一個古老的火山山谷Vale da Grama。
 
 
 
 
 
 
2011年,莊園在巴西COE競賽中獲得了冠軍。皇后莊園(Fazenda Rainha) 屬於赫赫有名、令人肅然起敬的咖啡家族 Carvalho Dias family所擁有, Carvalho Dias旗下的4大莊園自從1999年第一屆巴西COE大賽開始年年得獎,7年來得獎超過12次,在2004年甚至包辦了冠軍、第9名、11名等等,巴西很多大小莊園。
 
 
 
 
       多年來希冀入圍得獎而難求,這個家族旗下莊園卻連年抱走了多次獎項,即使本次歐舍買的皇后莊園Fazenda Rainfa,也享有輝煌記錄:2000亞軍、2001季軍、2005第29名,至目前止,皇后莊園已得獎3次。
 
 
  
 
 
      Carvalho Dias家族並且爲巴西精品咖啡協會創始會員,對於咖啡質量的堅持與環境的維護有目共睹,在家族農園內,利用天然瀑布開發無污染的水力發電,自給自足電力需求(家族另一個得獎常勝軍就是以這個瀑布命名爲瀑布莊園),建築教堂、教室、託兒所、醫療站、堅持原生動植物的原始林維護以及持續的造林……就以皇后莊園來說,環境保護相當徹底,由於地勢較高,非平原地形,因此無法採用機器來做採收,完全手工採收果實。並栽種低產量高質量的波旁種,作爲巴西優質咖啡的精華代表莊園!
 
 
 
 
        
 
皇后莊園的去皮肉處理系統(Coffee processing system):
  
  成熟的櫻桃果用手工摘取到布兜上,避免落地接觸地面,當日所採收的咖啡果,一定是當日送往莊園所屬的處理場進行半日曬處理(Pulped Natural),採用手摘並且用布兜圍採收後的咖啡果,這是要避免土味與任何不當的發酵味,當這些採收的咖啡果抵達處理場後,即刻進行“水洗”:將咖啡果洗乾淨,並根據豆體尺寸區隔篩選掉不合格的或是幹掉的果實 (bóia beans),過篩的合格豆,繼續進行去皮肉的動作(使用pulper機) 。
 
 
 
  
莊園裏種有200畝的黃波本種咖啡樹,綿延起伏的山地讓大規模機械採收無法施展,因而這裏所有的咖啡都需要手工採收。
 
莊園採用日曬\半日曬處理法,半水洗法通過晾曬架晾曬和烘乾機烘焙,機械篩選後還要輔以手工篩選,大量的工作需要農園僱員們全年都住在農場當中。所有僱員和其家人在這裏都可以享受到住房、健康醫療和教育方面的福利。
 
 
 
 
  莊園是當地Grama Valley一箇中等規模農場組織的成員,主要出口波本品種的精品咖啡。該組織的辦公室位於附近的Pocos de Caldas,他們還有一個國家級的杯測實驗室,配以大型倉庫。該組織還與當地的大學等機構合作開展研究,其中就包括Lavras大學--着名的FlavioBorem博士就來自該大學的農業研究中心。
 
 
 
皇后莊園 得獎紀錄 :
  
2014 年 COE 卓越杯第 13 名 
2013 年 COE 卓越杯第 02 名
2012 年 COE 卓越杯第 08 名 
2011 年 COE 卓越杯 冠軍 
2010 年 COE 卓越杯第 20 名
2009 年 COE 卓越杯第 06 名 
2008 年 COE 卓越杯第 14 名
 
 
 
 
      【相關小知識】:
  
Cup of Excellence(COE)超凡杯項目以及商標目前由Alliance for Coffee Excellence美國精品咖啡聯盟(簡稱ACE,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擁有及管理。ACE每年與超凡杯項目(杯測賽)舉辦國協力完成精品咖啡的杯測篩選以及在線拍賣,同時建議和推進任何與咖啡品質提升有關的事物,目的在於在舉辦國推選出精品咖啡的典範,交流經驗供行業學習。
 
 
 
   
 
 這隻豆子是100%黃波本種,其種源可以追溯到波本種的發源地馬達加斯加的Reunion Island。18世紀,法國探險家首次將咖啡帶到這裏,所以這個品種還有個別稱: 法國傳教士。在20世紀,它被帶到非洲大陸,又轉而傳入了巴西,其衍生品種如今遍佈非洲和美洲。在巴西種植的波本種,因其隱性基因的影響,使得果實呈黃色。
 
 
 
生豆分析
 
  這隻豆子的處理法採用巴西發明的Cerezadescascado法(去果肉法),這種類似蜜處理的自然處理法使得咖啡風味更佳圓潤,效果介於水洗處理與全日曬處理之間。處理過程中先使用少量水來去除果肉和果皮,然後直接將咖啡放在晾曬架上進行晾曬,在其間不斷翻撥,以保證所有咖啡都接觸到陽光,經過幾天的晾曬後再進行機械烘乾以達到合適的含水量。
 
 
 
  
  
       處理過的咖啡豆性質相對穩定,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含水量較低,咖啡豆顆粒也比較大,98%的豆子可以達到16目以上,有一半可以達到18目。
 
 
 
 
巴西分級制度針對瑕疵比例、大小、風味和口感評分,是自己獨立的分級制度,較他國家來的複雜。舉例來說"Brasil Santos NY 2 SC17/18 SS FC” NY2爲瑕疵比例分級:數字越大的代表瑕疵比例越多。依序是2、2/3、3、3/4…,NY表示以紐約分級標準爲基準。
 
  
 
   ↑生豆聞香有非常濃郁的發酵莓果香氣
 
 
【烘焙分析】
 
     
生豆質地紮實,風味表現佳,帶有略略的橘皮與香料氣息
 
生豆含水率9.9%
 
 這豆子含水量又相對較低,這讓豆子的吸熱能力很強,所以烘焙計劃是打算200度入豆,然後大火小風門加快脫水,等脫水階段結束後開中風門和中火讓美拉德反應,時間不要過於急促,接近一爆尾出爐。
 
 前後試烘了4次,最後選擇在一爆結束後1分45-2分之間爲佳。口味中帶有明顯的甜味,但是又不是那麼乏味的甜,背景中帶有淡淡的檸檬香氣,這種香氣在溼香階段表現的更爲突出,後段表現有明顯的黑巧克力的味道,整體感受比較圓潤,再體現整體巴西的特點的同時,又不失活潑。
 
 入豆量550g
 
 
 
   
【杯測】
 
幹香:烤榛果、肉桂味
 
 溼香:微有熱帶水果香氣,奶油,蔗糖
 
入口時是細緻的堅果味,水果味,奶油花生
 
 
 
 
 【手衝記錄】:
 
 
 
 
 
【參考】
 
巴西皇后莊園。15g粉,中度研磨(小富士鬼齒刀4研磨)
 
 
 
 
     v60濾杯,88-89度水溫,第一次注水30g水量,進行27秒悶蒸,
 
 注入至105g水量斷水,等待粉牀水量下至一半再注水,緩慢注水直至225g水量,尾段不要,水粉比1:15,萃取時間2:00
 
【風味】豆性甜、乾淨、使用半日曬會令她的酸略顯明亮但又跟甜結回得優,部份甚至有熱帶水果香,尤其衝煮時的四溢香氣,更讓人喜愛。甘蔗汁的鮮甜、紅茶、美柔暢的果實甜感,明顯的堅果風味,均衡柔順的酸度,苦感微弱乾淨,含有濃郁的巧克力香氣和堅果風味,口感明亮清爽,柔滑細膩口感。
  
 
  
        用這支咖啡來自巴西FazendaRainha【皇后莊園】做杯冰咖啡啊,稱15克粉,小富士研磨3,用88度熱水衝煮,分享壺裏放入100克的冰,30克水悶蒸30秒,悶蒸期間進行輕微攪拌,悶蒸結束後注水至150斷水,喝起來口感順滑,巧克力堅果風味突出,甜感明顯,很是適合在這種天氣裏來一杯呢。

 
  相關推薦:巴西黃波旁咖啡豆怎麼手衝與紅波旁的區別介紹

 

 

2018-12-06 17:53:4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