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咖啡豆問題 咖啡烘焙怎麼會烘不透 咖啡沒法烘透的原因有哪些

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 2025-01-19 11:03:22

咖啡烘焙怎麼會烘不透?
個人觀點,看看就好,千萬不要當真
 
接觸好些同好,不管有沒有切豆子的習慣,對於如何把烘啡烘透,或把脫水程序做好做滿,有着不同的疑惑。
 
悶蒸不夠?
悶蒸時火力太大以致悶蒸時間太短?
悶蒸時火力太小以致熱力無法到達豆芯?
風門開太大,導致爐內壓力不足,所以豆子烘不透?
 
先把風味問題放下,就單純討論如何把豆子烘透這件事。
什麼是把豆子烘透?因爲不從風味方向討論,我們可以先定義「生豆入爐前含水率約12%,而烘透的豆子其含水率約2%」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來討論如何達成,並且爲了單純化以及聚焦,先不探討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
 
HTST高溫快烘使用的是260度的熱風,總烘焙時間170秒;LTLT低溫慢烘使用的是228度的熱風,總烘焙間720秒。
上圖二種烘焙節奏,咖啡豆含水率的變化,高溫快烘在170秒烘焙結束時,咖啡豆含水率降到2%,低溫慢烘在480秒(總烘焙時間的66%)的時候降到2%,就含水率來說,不論是超快的不到3分鐘,或是較慢的8分鐘,二者都可以把豆子烘透,背後代表的意義有1)熱對流的熱傳遞效率和脫水效率;2)豆子豆表受熱後將熱傳達至內部的速率;1)隨着使用的烘焙設備、器具的不同有着比較大的差異,但2)是共通的,也就是說,只要熱能足夠,170秒之內不僅可以讓豆表的熱進到豆芯,如果可以像熱風一樣讓豆子均勻受熱,更可以完整脫水甚至發展完成,時間根本不是問題。
 
其實也不單是上圖引用的文獻作那樣的加熱溫度設定,只要是作HTST/LTLT研究的文獻,其使用的熱風溫度都在210度至260之間,更有專利文件指出,在200~240的熱風區間,所烘焙出來的咖啡質量最佳。
因此我想大膽推論,咖啡沒法烘透的原因有
火力太弱,導致在時間內由豆表傳導至豆芯的熱能不足
火力過強,超出豆子本身結構的熱傳導率,在豆芯尚未接受足夠的熱能前,豆表就已經發展過度了
咖啡豆受熱不均,可能是豆量太大、攪拌不均、熱源分佈不均
前面1+3或2+3的組合,特別是會燒到豆子的手網、直火烘焙機等,比較會出現2+3的情況
烘焙室的環境(溫度)不穩定,這可能是烘焙機的設計,或烘焙者的操作所造成
 
我覺得1到4點是很基本的要求,而第5點涉及人與機器(器具),烘豆人只有越熟悉自己的機器,才能給豆子一個穩定的烘焙環境,烘豆人如果有一部穩定的機器,可以節省他很多摸索的時間,可以把這些時間用來開發豆子的風味。
 
機器粗略可分直火、半直火、半熱風、熱風,如何判斷你和你的機器有沒有給豆子一個穩定的烘焙環境?我認爲排氣溫度或是爐溫,特別是排氣溫度是一個指標,如果從梅納期開始,你的排氣溫度可以控制在210度至240度之間緩升,從我綠豆大小的觀點,你和你的機器已經達到要求。(說好不談溫度和時間的,因爲每臺機器的偵測點、探針等差異很大)
 
假設大家都認同上述的胡說八道,在上面的立論基礎上,我們來玩一些排列組合,如果你和你的機器已達到上面的要求,這些組合都不用怕豆子烘不透,或烘出淺焙的生澀酸苦(前提是找對下豆點),不標豆溫及時間,因爲每個的機器和環境都不同,單純探究烘豆節奏與模型。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9-06-03 09:03:1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