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Panama;)簡稱巴拿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國家。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位於國家的中央,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坐擁世界知名的航運要道巴拿馬運河。1999年12月31日美國將巴拿馬運河所有土地、建築、基礎設施和所有的管理權都交還給巴拿馬。鑑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馬經濟的重點是服務業,以金融、貿易和旅遊業爲主。由於巴拿馬的建立和貿易都和美國有重要關係,巴拿馬從1907年開始使用美元作爲流通貨幣,本國貨幣爲巴波亞,與美元等值並同時在境內使用,是世界上第一個美國以外使用美元作爲法定貨幣的國家。首都巴拿馬城。巴拿馬運河橫貫國土中部,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金融業和轉口貿易發達,並在經濟中佔重要地位。
巴拿馬 - 歷史
2004年1月,巴拿馬英雄紀念碑揭幕,以紀念40年前因在運河區懸掛巴拿馬國旗而被美國軍警殺害的學生。
2004年1月,巴拿馬英雄紀念碑揭幕,以紀念40年前因在運河區懸掛巴拿馬國旗而被美國軍警殺害的學生。[2] 圖冊
16世紀初,巴拿馬淪爲西班牙殖民地,到1821年爲止,巴拿馬是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之一。
1821年巴拿馬加入西蒙·玻利瓦爾建立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30年,聯邦分裂,巴拿馬成爲哥倫比亞的一個省。
19、20世紀交界的時候,法國人斐迪南·德·雷賽布開始建造一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運河。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使用外交手段試圖接管這條運河。
1903年11月,美國策動巴脫離哥倫比亞獨立,成立巴拿馬共和國。11月18日,美巴簽訂《巴拿馬運河條約》,美國取得“永久使用、佔領和控制巴拿馬運河”的權利,隨後更把持了運河區的行政、司法、警備、鐵路和財政等,使運河區成爲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到1977年美國同意在1999年將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還給巴拿馬爲止,這個條約始終是兩國之間外交爭論的主題。
1968年奧馬爾·托里霍斯將軍上臺,到他在一次空難中逝世爲止他是巴拿馬政治界的實際操權者。托里霍斯死後,曼紐爾·諾列加一掌大權。
1977年9月7日,美國和巴拿馬政府簽署了關於巴拿馬運河的新條約。新條約規定,美國將在1999年底以前把運河和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和管轄權逐步交還給巴拿馬。
1989年5月總統大選開票統計結果,反對黨聯合推舉之總統候選人吉列爾莫·恩達拉(Guillermo Endara)獲得選舉勝利,但諾列加宣佈選舉無效,同年9月美國對巴國實行經濟制裁。1989年12月,美國一個海軍陸戰隊士兵被殺,美國以保護美國居民的安全爲由,派兵入侵到巴拿馬。12月15日諾列加宣佈與美進入戰爭狀態,自任國家元首。
12月20日,兩萬七千名美軍對巴拿馬展開軍事行動,推翻諾列加政權,恩達拉就任總統。諾列加逃入梵蒂岡大使館,1990年1月3日向美軍投降,他立刻被運往佛羅里達州,被起訴和關押。美軍入侵造成約兩千人死亡,包括巴拿馬軍人及一般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