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爭香斗醇的風味輪中,咖啡最爲深奧難解。根據伊凡佛雷曼(Ivon Flament)所著《咖啡香味化學Coffee Flavor Chemistry》指出,1960年至今,科學家已從咖啡生豆分離出三百多種化合物,咖啡熟豆更多,超出八百五十種,研究人員相信咖啡的揮發性、水溶性、有機和無機化合物至少在一千兩百種以上,遠超過巧克力的三百多種以葡萄酒的一百五十至五百多種。更不可思議的是,咖啡味譜會隨着烘焙度不同而改變,堪稱餐飲界的「變味龍」。
咖啡味譜圖是1997年SCAA資深顧問泰德林哥繪製而成,由正常味譜與異常味譜組成。所謂正常味譜,指常態下咖啡應有的味譜,而異常味譜指生豆在不正常狀況下,如製程、運送和儲存不當,致使咖啡的蛋白質、有機酸和脂肪變質、或烘焙失當而出現不好的味譜。
「咖啡風味輪」旨在建立咖啡味譜的同一術語,協助杯測員或專業人士,進一步瞭解咖啡香氣與滋味的內涵,今後描述咖啡的感官領悟,能有共同語言。
爲了方便解析,這裏將「咖啡風味輪」拆解成兩個扇形圖,這期將先介紹「氣味譜」。
咖啡味譜由「氣味譜」與「滋味譜」構成;前者指揮發性幹香與溼香,後者指水溶性滋味。「氣味譜」的香氣靠鼻前與鼻後嗅覺來鑑賞;「滋味譜」的液化滋味由味覺來捕捉。咖啡的「氣味」與「滋味」常因品種、海拔、水土、產區、後製、萃取和烘焙度不同而改變,但最大的變因則取決於烘焙度與技術的良劣。
烘焙度決定味譜走向
A.「淺焙」:一爆中段至一爆剛結束,Agtron#75—#66。
「淺焙」形成的芳香物,以低分子量化合物居多,香氣與滋味很容易辨識,以花果酸香味、草本、肉桂、豆蔻,以及殼物、堅果、烤麪包爲主,質量最輕所以揮發性最高。咖啡的花
果酸香味與生俱來,是「酵素作用」的產物,至於殼物與麪包味則是烘焙過程梅納反應初期的氣味。兩者建構淺焙主要味譜。
B.「中焙」指一爆結束後至二爆前,Agtron#65—#55。
「中焙」的芳香物以中分子量化合物居多,質量比前者稍高,爲中度揮發性,以呋喃化合物(Furan)與吡嗪化合物(Pyrazine)爲主,亦有上揚入鼻腔的特性,是烘焙過程焦糖化與梅納反應中期產物,芳香物以焦糖、奶油糖、巧克力爲主韻,雖然中焙仍有酸香味、堅果與烤麪包味,但明顯弱於「淺焙」。
C.「中深焙」指二爆初至二爆中段的劇烈爆,Agtron#54—#40。
D.「深焙」指二爆尾,Agtron#40—#30。
「中深焙」和「深焙」的芳香物爲高分子量化合物,質量比前兩者更高,低度揮發性,幾無酸香味,是烘焙末段乾餾作用的產物,以硫醇、樹脂、焦油類和酚類化合物爲主,亦有悶悶的上揚性,可歸納爲松脂、酒氣、焦香、嗆香,以及焦糖稀和焦糖素的甘苦味爲主調。
三大來源,九大韻味
生豆經過烘焙,產生諸多氣味,彼此互揚互抑,變化萬千,包括水果香、焦糖香、奶油香、樹脂味、酒氣、稻麥香、燉肉香、胡椒味、披薩味和辛香味……很難爲咖啡找出一個主味
因此,把咖啡香氣的來源分爲:「酵素作用」、「糖褐變反應」、與「乾餾作用」三大類。
A.淺焙凸顯「酵素作用」的:
1.「花韻」、2.「水果韻」、3.「草本韻」。
B.中焙凸顯「糖褐變反應」的:
1. 「堅果韻」、2.「焦糖韻」、3.「巧克力韻」。
C深焙凸顯「乾餾作用」的:
1. 「樹脂韻」、2.「辛香韻」、3.「炭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