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早期,德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以及荷蘭人都競相把咖啡推銷到他們各自的海外殖民地。 1616年,一株咖啡樹經摩卡港轉到荷蘭,使荷蘭人在咖啡種植的競爭中取得上風。
1658年,荷蘭人開始在錫蘭培植咖啡。
1699年,荷蘭人使爪哇出現了第一批歐式種植園。
1715年,法國人將咖啡樹種帶到了波旁島。
1718年,荷蘭人把咖啡帶到了南美洲的蘇里南,拉開了世界咖啡中心地區(南美洲)種植業飛速發展的序幕。
1723年,一個法國人加布裏埃爾·馬蒂厄·德·克利(Gabrie Mathieu De clieu)將咖啡樹苗帶到馬提尼克島。 1727年,南美洲的第一個種植園巴西帕拉建立。隨後在里約熱內盧附近栽培。 1730年,英國人把咖啡引入牙買加,這之後富有傳奇色彩的牙買加藍山咖啡開始在藍山地區生長。 1750年至1760年,危地馬拉出現咖啡種植。 1779年,咖啡從古巴傳入了哥斯達黎加。 1790年,咖啡第一次在墨西哥種植。 1825年,來自於里約熱內盧的咖啡種子被帶到了夏威夷島嶼,成爲之後享有盛名的夏威夷可娜咖啡。 1878年,英國人使咖啡登陸非洲,在肯尼亞建立咖啡種植園區。 1887年,法國人帶着咖啡樹苗在越南建立了種植園。 1896年,咖啡開始登陸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地區。
從此以後咖啡種植的祕密一傳十,十傳百,成爲公開的祕密
- 本文出自冰冰奶茶吧,原文地址:http://www.bingbing8.com/thread-289-1-1.html,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味口感特徵:風味頗佳,豐富醇厚,適混合飲用。
洪都拉斯位於中美洲北部,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的豐塞卡灣,東、南同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交界,西與危地馬拉接壤,多爲山地和高原。它屬熱帶氣候,氣溫溫和,雨量充沛,是咖啡生長的理想之地。
洪都拉斯出產兩種質量非常不錯的咖啡,備受咖啡愛好者的推崇的咖啡。一種是生長在海拔1000~1500米高地的“高地咖啡”,另一種是生長在海拔1500~2000米高地的代表洪都拉斯最高級別的“特選高地咖啡”。洪都拉斯咖啡大部分輸往美德兩國。
洪都拉斯的咖啡豆顆粒外形較大,大小一致,顏色均勻有光澤。爲了採收方便,農人們會將咖啡樹修剪得不超過150公分,因爲長的太高就必須要架梯子採摘,這樣不但耗時,而且可能由於彎折樹枝而傷害了樹體。由於咖啡豆的每顆果實的成熟期不同,要保持咖啡豆的良好品質就要用人工的辦法進行採摘,然後再從中挑選出成熟的果實。同一枝條的咖啡果,採摘的時間往往需要幾個星期,才能全部收成完畢。
洪都拉斯的高品質咖啡採用的是水洗法來處理咖啡豆,一般要先經過浸泡,在浸泡的時候,有缺陷的果實會浮出水面,就可以先流走丟棄。隨後把好果實放到果實去皮機裏,用機器的旋轉力量剝去果皮。去皮的果實在經過機器的篩選,選出質量優異的果實。通常愈大的果實代表成熟度越好。洪都拉斯的咖啡採用的是日曬法進行烘乾,所以它的口感中總是有一種淡淡的果香味道。
洪都拉斯咖啡具有豐富醇厚的口感,味道不澀不酸,醇度和香度都很高,相當具有個性。洪都拉斯咖啡可以隨着烘焙程度的不同,引出多層次的風味。中度烘焙可以將豆子的甜味發揮到極致,而深度烘焙則使苦味增強,但甜味並不會消失。一般來說,中度烘焙口感最好,有豐富獨特的香氣,深受洪都拉斯咖啡愛好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