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造就深焙濃香
自從雷契斯坦與史託丁格兩位諾貝爾桂冠於196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喃、硫醇化物、烷基吡嗪。二酮與是打造咖啡香的要角後,其實多年來,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有了重大進展,全球知名的卡夫食品公司(Kraft Foods)化學家湯瑪士﹒帕勒曼(Thomas H Parliment)與豪爾﹒史脫(Howard D.Stahl)以及英國牛津化學公司(Oxford Chenicals)的大衛*羅威(David Rowe)等學者研究報告,不約而同指出咖啡的迷人香,不論淺焙、中焙或重焙,只要來自硫醇化合物,也就是硫醇(Mercaptan或Thiol)與“喃”、“乙醇”、“酮類”或“醛類”衍生的濃香化合物。
但咖啡都並不含這類化合物,硫醇化合物實在烈火焠煉下的產物,會隨着烘焙深度加深而增加,硫醇化合物的生成恰與怕火的酸香背道而馳,深焙都的硫醇濃度明顯高於淺中焙,這就是爲何進入二爆的熟豆會比一爆尚未結束的咖啡,更香醇迷人,且更爲普羅大衆接受。
打開咖啡袋或研磨成粉時,飄出令人陶醉的酒香,主要來自硫醇化物,作爲判定咖啡是否符合新鮮的標準。
硫醇身世揭祕
根據《咖啡香味化學》收錄帕勒曼與史脫的研究指出,硫醇化合物的前驅分爲“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以及“半胱氨酸”(Cysteine)就儲藏在咖啡豆厚實細胞壁的纖維素(Cellulose)與木質素(Lignin)內。
而合成硫醇化合物原料之一“喃甲醛”(Furfuruyl)就是“阿拉伯半乳聚糖”的降解產物。而硫醇化合物的第二原“硫”來自“半胱氨酸”熱解的產物。換言之。硫醇化合物是咖啡豆細胞壁纖維素。木質素和氨基酸降解與聚合反應的芳香產物,說穿了還是糖類與氨基酸的梅納反應功勞,硫醇化物也可以說是“喃”以及“醛酮”類與“硫”的聚合物。
一般人看到“硫”這個字會聯想到硫磺與臭雞蛋的惡味,但硫與喃和醛酮類結合,會造出迷人香,此乃咖啡濃香的最高機密。
帕勒曼與史脫在美國化學協會(AmericanChemical Society)發表的《食品中的硫化物》(The Sulfur Compounds inFoods)指出,硫醇會隨着咖啡烘焙度增加而增加,根據氣相層析儀測得的結果,極淺焙咖啡(Agtrron#95)的硫醇單位不到一萬中焙(Agtrron#55)的硫醇劇增到五萬單位深焙(Agtrron#32)的硫醇標高到七萬單位。
實驗室中以“碳水化合物”以及“半胱氨酸”複製硫醇,皆需以較高的能量才能造出,這與硫醇在中深焙以上含量遠高於淺中焙不謀而合,顯示硫醇的產出需要較高的能量。
硫醇化物帶有巧克力、奶油糖、可可、香蕉、蛋香,甚至肉香,是淺、中、深焙咖啡的濃香功臣。另外,還有三個化合物與咖啡香密不可分,包括“4-乙基愈創木酚”(4-ethylguaiacol)、“烷基吡嗪”(Alkylpyrazines)以及“異戊烯基硫醇”三者又與(Prenyl mercaptan)咖啡厚實的細胞壁有關,咖啡豆的纖維素佔豆重的40%,這使得咖啡細胞壁結構遠比其它種子更爲堅硬肥厚。
帕勒曼與史脫在《咖啡爲什麼會這麼香?》(WhatMake That Coffee Smell So Good?)的結論語中指出,先前的研究均顯示,硫醇化合物的前驅成分,即可能就藏在咖啡厚實堅硬的細胞壁內,此一發現足爲“咖啡爲何比其它鍾籽或豆類更爲香醇迷人”的疑問,提供部分解答。
深焙切勿嘗試
以滾筒式烘焙機,試烘黃豆、黑豆、腰果、甜杏、南瓜子,發現這些豆類或堅果,質地鬆軟,不耐火候的缺點,雖然也有香味,但較之咖啡天差地遠。過去,咖啡化學家聚焦於咖啡的蔗糖、脂肪、蛋白質、葫蘆巴鹼等前驅芳香物,但近年已轉向久遭疏忽的咖啡細胞壁與多糖類的構造問題。如何透過生化、栽植科技後後置處理,提高咖啡細胞壁的厚實度,進而提升烘焙後的風味,將是重要課題。
雖然以上研究指出,硫醇隨着烘焙度加深而增加,但請勿曲解爲咖啡愈烘焙愈香醇,要知道烘焙是千百種化合物極爲複雜的降解與聚合反應,硫醇雖隨着烘焙度而增加,但深焙所累積的“碳化焦嗆粒子”以及“綠化酸”的劇苦降解物也急速增加,很容易遮掩或抵消硫醇的香醇,未蒙其利先手其害。
如果深焙或重焙技術不過純熟,切勿嘗試,最好以二爆初或二爆中段的密集爆趕緊出爐,以免得不償失,因爲有能耐將二爆尾的碳化程度及焦嗆味控制到最低的烘焙大師,相當罕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