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風格店鋪雲集的北京,位於北京東北五環外草場地藝術村的A+也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這裏嚴格意義上講是一家咖啡館,也賣傢俱,但卻是因爲一碗高人氣的臺灣牛肉走紅了。雖然不坐落在市區內的商圈,到了週末,也有人拖家帶口的驅車前來。
這家店的老闆是夫妻二人,先生張廣智最早從事運動產業,太太紫悅是媒體人,兩人都和開店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最初開A+,是因爲夫妻二人希望能有一個平臺分享這些年關於美食、傢俱的積累。所以太太去臺灣考取了職業咖啡師證、學習了甜點製作和美食攝影;先生則負責設計空間,並挑選自己喜歡的傢俱放在店裏。
他們爲什麼能做出了不起的牛肉麪?帶着這個疑問我們和老闆相約聊了聊。
陽光、綠植、寬敞的空間,我們的採訪就在這裏進行
採訪前特意提前到店,點了一碗大份牛肉麪,自己先嚐嘗再說。之前做了功課得知牛肉麪份量大,所以餓了一上午。不過即使如此,對於完食大份牛肉麪的挑戰仍然未能達成。
大碗牛肉麪,第一印象就是實惠,面、肉、菜的配置也讓人看着有食慾
雖然沒有實地品嚐過真正的臺灣牛肉麪,但面前的這一碗,比大街小巷的蘭州牛肉麪精緻豐富,又不似很多日本拉麪湯頭清淡。當拋去所有的形容和溯源之後,對於嗜面的北方人來說,仍不失爲一碗好喫的牛肉麪。
面喫完,開始了和老闆夫婦的對話時間,我的問題非常直接:網上有一些關於牛肉麪私人配方的傳說,真的有那麼誇張嗎?
答案是,真的有,因爲細節真的多。爲了做好這碗麪,先生先是跟媽媽學習了傳統臺灣牛肉麪的做法,經過來來回回的調試之後,將它改良得更適合北方人的口味。在食材方面,不僅澳洲肥牛,還有日本龜甲萬醬油、堅持從臺灣帶回來的紅標米酒和岡山豆瓣醬,再經過小火慢燉4小時,才能將牛肉做得如此入味。鮮美的湯味也和味精無關,完全來自熬製40小時的高湯。所以儘管味覺是這麼私人的事情,大家還是在一碗麪上達成了共識。
令人好奇的是,爲什麼會在這樣一家有情調的咖啡館裏出現如此實惠的牛肉麪?
張先生牛肉麪製作中,需要用到非常多的食材去調味
太太說因爲自己非常理解經常去咖啡店的人,相較家庭空間的侷促和辦公室的嚴肅,人們越來越渴望一個合理的第三空間,去承載公司和家庭之外的日常。而對於那些需要在咖啡館帶上較長時間的人們來說,在感到餓的時候,除了飲料和甜點,要是有熱乎乎的飯和麪就好了。
中國人還是長了一箇中國胃,所以牛肉麪作爲美食的組成部分,非常自然地出現在了餐牌上。以面窺店,就像老闆夫婦所說,“我自己想喫的牛肉麪不能是肉小小的,面少少的,價格貴貴的。既然選擇了這個地方,就做一個讓人喫到飽飽的,自己也喜歡的店。”
A+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即使是那些衝着牛肉麪來的人,也會逛逛這裏的傢俱店。說到心愛的傢俱,一直話不多的先生也開始變得健談。在這裏售賣的傢俱,幾乎都是先生從全球各地淘來的二手品,風格也是較爲統一的歐式工業風格,先生還會爲自己收購的傢俱溯源、先去了解它當年的廠家和背後故事。這些傢俱時間點上基本控制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左右時期,先生說因爲當時戰後重建的物資中,大量的鑄鐵、皮革、木頭等素材被應用於傢俱製造,所以這一時期的傢俱具備簡單、高機能性、更具重量感的特質,因此會令人着迷。
“有些東西可能只有歐洲會出”,先生說着用手機展示了一款燈的圖片“這個沒有品牌,但是是70年代的老件。很小衆,簡簡單單的。我選的東西都是這樣,很簡單,不會花枝招展的,該有的就有。”
雖然還是小衆,但是A+的傢俱在小衆的範圍裏積累了相當的名氣,更不用說本來就受人喜愛的咖啡與甜品部分。當問及先生和太太,花了那麼大力氣去做咖啡和傢俱,最後卻因爲牛肉麪出了名,是否有些不甘心?先生居然開始孩子一樣地偷笑,太太解釋說,其實最初並不是想要把牛肉麪做成招牌而有意做得更好。他們對店裏的每一款食物都嚴格要求,比如以同樣較真方式研製的滷肉飯、三杯雞等很多看上去“實惠”的食物。牛肉麪運氣好,最先出名而已。很多人爲了牛肉麪來到A+,然後發現這裏還有傢俱和咖啡,不論是喜歡店裏的哪一種東西,都是對用心態度的認可,都是令人高興的事。
對於常住在北京的人們來說,A+所在的草場地村,並不算是主流的假日去處。儘管這裏周圍有著名藝術家呂永忠、艾未未的工作室,但也不乏土生土長的村民,一進門來就張羅着買一斤餅乾。
說到爲什麼選址在這裏,最初是因爲離太太的服裝工作室近,加之租金比起市中心要便宜,所以有更大的空間,和更舒適的氛圍。後來二人發現,雖然地處五環外,但是因爲交通方便,所以如果有值得讓大家來的理由,這裏也不算偏遠。
“因爲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覺得取得A+的成績最重要,所以我也希望這裏能達到A+的水平。如果不能事事做到完美,至少我們往A+的方向去做。”先生和太太一直強調他們的故事很簡單,不需要太深奧的背後故事,一切只是認真去做,把喜歡的東西和理念傳遞給別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