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位於北緯6度~9度,東經34度~40度之間,處於非洲之角的中心,是內陸國。東與吉布提、索馬里毗鄰,西北和蘇丹交界,北接厄立特里亞,南和肯尼亞接壤。[5]
地形
埃塞俄比亞境內以山地高原爲主,大部屬埃塞俄比亞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佔全境的2/3,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高原四周地勢逐漸下降。北部的達羅爾窪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爲全國最低點。紅海沿岸爲狹長的帶狀平原。北部、南部、東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約佔全國面積的25%。西門山脈的達善峯海拔高度爲4,623米,爲埃塞俄比亞全國最高峯。[6]
氣候
埃塞俄比亞由於緯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較大,雖地處熱帶,但是各地溫度冷熱不均。每年6-9月爲大雨季,10-1月爲旱季,2-5月爲小雨季。由於不同季節和地區降雨不均,易出現局部乾旱。氣溫範圍爲9.7℃-25.5℃。年平均溫度爲16℃。[5]
水文
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於此,但利用率不足5%。[1]
自然資源編輯
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埃塞俄比亞進行油氣勘探開發。水資源豐富,號稱“東非水塔”。[1]
人口編輯
截止至2012年,埃塞俄比亞共有人口9100萬,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國。人口增長率爲2.9%。[7]
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有奧羅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馬里族(6%)、錫達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新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
截止至2012年,人口最多的3個州依次是奧羅莫、阿姆哈拉和南方州
栽植系統及環境
耶加雪菲產區的山澗小村涼爽多霧,四季如春,夏天微風徐徐,涼而不熱,雨而不潮,冬季亦不致寒害,是栽植阿拉比卡的最佳環境。這裏沒有大型的咖啡種植園,咖啡農將咖啡與其他農作物混合栽種,一般種在芭蕉樹下,形成獨特的景觀埃塞俄比亞傳統的日曬處理方式比較粗糙,雜味重,爲人所詬病。1959年,耶加雪菲產區引進了南美洲的水洗處理法,多數產區一般皆採用水洗處理,即咖啡果去皮後,經發酵、水洗過程後除去果膠層,再晾曬乾燥。
2006年以來,部分產區的一些咖啡處理廠採用精緻的高架棚日曬法,這種投入高強度人力勞動的棚曬方式,隔絕了咖啡果與地面接觸,防止日曬的過程中產生泥土的雜味,造就出異常乾淨的水果風味。 經過兩個多星期的日曬,深褐色的咖啡果被專業地儲存起來,等待整個風味的熟成。在銷售前,將曬乾的櫻桃果肉和羊皮去除,接着剔除未熟豆、發酵過度的豆,嚴格的管控大大提高了日曬豆的品質風味特色
水洗耶加雪菲有着獨特的檸檬風味、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以及柔和的果酸和柑橘風味,口感清新明亮。
日曬耶加雪菲有着迷人的果酸,乾淨的發酵水果甜、清雅的水果酒香,餘韻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