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其後整個殖民地在葡萄牙統治下,順着大西洋沿岸結成一體。1555年法國入侵,佔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盧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殖民地的據點。然而由於法國人無法自歐洲吸引殖民者前來,所以終於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約。兩年之後,葡萄牙人創建了里約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統治權直到1630年,纔再度又面臨挑戰。
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佈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接着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佈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幹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莊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着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
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衆國。新政府打着“秩序和進步”的口號,並以總統制爲基礎來加強巴西的近代化,除了生產全世界四分之三產量的咖啡之外,在經濟上也締造了佳績。後來在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恐慌下,“咖啡經濟”受到了沉痛的打擊,隨之而來的政變、獨裁統治和君主立憲等體制使得政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巴西被稱爲咖啡的王國,它是國際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咖啡產值獨佔國際30%以上,全球有1/6的咖啡都是在這兒生產的,巴西也是繼美國之後,國際第二大的咖啡消費國,這兒大概有30萬的農民從事咖啡種植業,它承載了巴西經濟發展的重任,同時也影響着國際咖啡的發展,要知道絕大多數的速溶咖啡都以巴西咖啡爲主要原料的雖然巴西咖啡年產值達全球的30%到35%,佔國際第一位,但可惜的是沒有一種巴西豆稱得上是尖端的咖啡。滿山遍野的咖啡樹,分佈在巴西的南部產地。與中南美洲其他咖啡出產國的海拔對比,巴西顯着偏低,農場的海拔多半在600~1000米左右,即使三大精品產區的南米納斯、塞拉多和摩吉安納,也很少超越1300米。巴西的地勢對於咖啡種植來說過於平坦單調,欠缺能賦予咖啡豐富滋味因子的微型氣候,也因此對比適合栽種無需遮蔭的卡杜拉、新國際和卡杜艾巴西咖啡有很多種類,很難說它有什麼格外的風味,沒有格外拔尖的優點,也沒有顯着的缺點,大多數爲中酸、口感潤滑,主打的是溫和順口、醇厚度佳與甜感足,它的柔和使得它混合其它的咖啡豆,滋味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且油質對比豐富。所以巴西的咖啡豆最適合與其它咖啡豆混合來製作意大利濃縮咖啡,它能在濃縮咖啡的表面形成黃金色的泡沫,並使咖啡帶有微酸的口味和悠長的餘味。實際上,一切大的咖啡烘焙商經營的拼配咖啡裏都有某些產自巴西的鳥屎咖啡巴西雖然是國際上淡水資源最爲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水資源分佈不均,很多區域都要靠天喫水。尤其是在咖啡種植對比集中的東部,常常發生嚴重乾旱,稀缺的水資源限制了咖啡的處理方式,巴西在1990年以前簡直全選用粗糙的日曬法,質量好壞落差很大,因爲鳥屎咖啡咖啡果在長達兩到三週的曝曬過程中,遇雨回潮或果子有裂損,就會發黴,發生異味。也因此讓巴西豆淪爲中下質量的代名詞。作爲全球最大的咖啡產國,怎能甘心落得此等名聲,爲了提高質量扭轉形象,巴西於90年代進行質量大革命,大力推廣獨步全球的半日曬法。
巴西的研究單位根據巴西氣候較單調的特性,開發出半日曬法以縮短處理時間。咖啡果去除果肉後,將沾滿果膠層的豆莢曝曬一至三天,再用機器烘乾到12%的含水率,即可放入儲存容器。巴西半日曬方式大幅縮短作業時間(傳統日曬法費時二至三週),也降低咖啡豆染上異味的機會,質量得到大幅提高。而且,半日曬法還繼承了日曬法提高甜味的優點,卻少了不巴結的土味,並增強果香與甜感,最適合單品,半日曬法因此成了巴西精品豆的必備“行頭”,贏得國際咖啡專家的好評
關注公衆號,發送 74160 免費閱讀全文
2016-08-22 10:05:3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