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各地人民對英國的侵略進行了頑強的抵抗。1893年,英國派兵侵佔布尼奧羅王國,國王卡巴雷加率領部分民衆進行了長達 6年的游擊戰。1897年,布幹達國王姆旺加舉兵反英,後來在蘭戈地區與卡巴雷加會合。1899年 4月,兩位國王被俘,起義失敗。爲了便於統治,英國保存了布幹達、布尼奧羅、託羅、安科萊等封建王國及其君主,其中布幹達保留了較多的權利。但行政大權控制在以總督爲首的英國殖民官員手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個別非洲人才被允許參加殖民當局的行政和立法機構。在經濟上,英國將烏干達變爲棉花、咖啡等農產品供應地,竭力阻撓非洲人自己發展商業和加工業。
國家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烏干達人民長期對殖民統治的不滿終於爆發。1918年爆發了全國性總罷工和農村騷動。1919年布幹達又掀起了巴塔卡黨和烏干達非洲農民聯盟領導下的民主運動。1921年,烏干達第一個全國性政黨烏干達國民大會黨成立,提出了實行普選、建立自治政府、由非洲人控制經濟等要求。1921~1928年,烏干達人民爲要求釋放被放逐在英國的布幹達國王穆特薩二世展開鬥爭。
20年代後期,英國在烏干達進行以自治爲目標的憲法改革。1931年底在烏干達形成 3大政黨:烏干達人民大會黨、民主黨、卡巴卡耶卡黨。1931年3月,烏干達舉行首次大選,民主黨獲勝,貝內迪克託·基瓦努卡被任命爲首席部長。1932年 3月,烏干達實行自治,基瓦努卡任政府總理。同年 4月,烏干達再次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和卡巴卡耶卡黨組成的聯盟獲勝,成立了兩黨聯合自治政府。根據1932年6~7月在倫敦舉行的烏干達制憲會議的協議,烏干達於193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
烏干達全境大部位於中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山間湖泊高原較多、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衆多。烏干達有個維多利亞大湖,加上境內多高山,使得烏干達雖然跨越赤道兩側,卻氣候溫和,適合栽種咖啡。
烏干達是非洲羅布斯塔發源地,如同埃塞俄比亞是阿拉比卡咖啡的原生地,羅布斯塔咖啡則是最早在烏干達發現的。至今,烏干達已有超過100年種植咖啡的歷史。產量位居非洲第二名,僅次於埃塞俄比亞。同時,烏干達也是非洲少數致力於有機咖啡生產的主要國家。
烏干達最好的咖啡主要出產於東北部的沿着肯尼亞邊界的埃爾貢(Elgon)和布吉蘇(Bugisu)山區以及西部的魯文佐裏(Ruwensori)山區。
烏干達咖啡的種植全部皆爲家庭式小規模經營。 25%人口的生計與咖啡的生產息息相關。約有500000個農場在種植咖啡,但主要以生產羅伯斯特爲主。羅布斯塔佔咖啡生產量的9成,其餘的1成爲阿拉比卡咖啡。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採收時間爲十月至次年二月。
烏干達咖啡主要出口至歐盟,其中德國、意大利等國爲其最大的咖啡購買國烏干達咖啡產量居非洲前列,佔其出口總量的70%以上,同時烏干達還是羅布斯特種咖啡的故鄉及主要產區。20世紀60年代,烏干達咖啡產量保持在每年350萬袋。到了80年代中期,主要由於政治原因,咖啡產量下降到每年250萬袋。但是現在咖啡生產又有回升趨勢,目前大約是每年300萬袋。主要出口至歐盟,其中瑞典、意大利等國爲其最大的咖啡購買國國土位於東非大裂谷東、西支之間,自西向中緩傾,南部低平,瑪格麗塔峯海拔5 109米,爲全國最峯。河湖衆多,水面積大,故烏干達有“高原水鄉”與“東非明珠”之稱。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佔烏干達領土面積的43%。由維多利亞湖流出的白尼羅河(White Nile)流經全國的多數地方。其獨特風光有盧文着裏山(Ruwenzori Mountains)的頂部被雪蓋住的斜坡上的熱帶森林和茶樹、卡拉摩亞(Karamoja)的乾旱植物、綿延起伏的阿可裏(Acholi)、本唷羅(Bunyoro)、託羅羅(Tororo) 和 安可勒(Ankole)的熱帶大草原及特索(Teso)的肥沃的棉花田。熱帶氣候。因地勢高,大部分地區終年溫暖。年平均降雨量爲1 000毫米。 農業爲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農牧業人口占全國的90%。農作物有大蕉、木薯、小米、高梁、玉米等
關注公衆號,發送 74176 免費閱讀全文
2016-08-22 10:59:5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