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72年之後的數十年中,牙買加的經濟逐漸繁榮,但是社會和 文化發展卻始終受到殖民當局的壓制。特別是在大蕭條時期,牙買加的各階層均對凋敝的社會情況非常不滿。1938年,牙買加的工人舉行起義。之後,殖民當局被迫給與當地一些自治權利。1944年,牙買加首次舉行了普選。
1958年,牙買加加入了西印度聯邦,但是在1961年,選民否決了聯盟條約,導致了牙買加的退出熱帶雨林氣候。每年5-6月、9-11月爲雨季,其中1月和5月陣雨最多。12月至次年3月爲乾旱季節,天氣轉涼。6-11月底的半年時間爲颶風和熱帶風暴多發期常受颶風侵襲。中北部地區雨量豐富,氣候一般處於22-32度間,年平均溫度爲27度。[6]
資源
牙買加的資源主要有鋁礬土,儲量約25億噸,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可開採量15億噸,年產鋁礬土有1500萬噸,僅次於澳大利亞。[2] 其他豐富的資源還有銅、鐵、鉛、鋅和石膏等。森林面積26.5萬公頃全國劃分3個郡:康沃爾郡、米德爾塞克斯郡、薩里郡。三郡之下又劃分爲14個區,其中金斯敦和聖安德魯區組成一個聯合區,所以實際上只有13個區政府。各區名稱如下:金斯敦和聖安德魯聯合區、聖托馬斯、波特蘭、聖馬麗、聖安娜、特里洛尼、聖詹姆斯、漢諾威、威斯特摩蘭、聖伊麗莎白、曼徹斯特、克拉倫登、聖凱瑟琳
藍山咖啡爲何味道純正的“祕密”:他們的咖啡樹全部長在崎嶇的山坡上,採摘過程非常的困難,非當地熟練的女工根本無法勝任。採摘時選擇恰到好處的成熟的咖啡豆非常重要,未成熟或熟透了都會影響咖啡的質量。採摘後的咖啡豆當天就要去殼,之後讓其發酵12—18小時。此後對咖啡豆進行清洗和篩選。之後
的工序是晾曬,必須在水泥地上或厚的毯子上進行,直至咖啡豆的溼度降至12%—14%。然後放置在專門的倉垛裏儲存。需要時拿出來焙炒,然後磨成粉末。這些程序必須嚴格掌握,否則,咖啡的質量將受到影響一般生長在低海拔與其他地區的咖啡豆,只能叫做“牙買加高山豆”或“牙買加水洗豆”,與牙買加藍山相比較,風味相去甚多,但是,這些產地的面積是真正藍山地區的2倍,產量佔該國的75%,所以買到牙買加咖啡時,可別以爲買到了藍山咖啡。
由於牙買加藍山的名氣太大,因此,市面上便出現冒牌的藍山式咖啡,或者乾脆叫做“藍山咖啡”,基本上這都是店家自行調配的綜合品,裏面可能一粒真正的牙買加藍山豆都沒有171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下令在牙買加種植咖啡,二十年
藍山咖啡
藍山咖啡(6張)
代中期,牙買加總督尼古拉斯·勞伊斯爵士(Nicholas Lawes)從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進口的阿拉比卡的種子,並開始在聖安德魯地區(St. Andrew)推廣種植。直到今天,聖安德魯地區仍然是牙買加藍山咖啡的三大產區之一,另外兩個產區分別是:波特蘭產區(Portland)和聖托馬斯產區(St.Thomas)。8年內,牙買加出口純正的咖啡達375噸多。1932年,咖啡生產達到高峯,收穫的咖啡多達15000多噸藍山咖啡是世界上最優越的咖啡,牙買加的天氣,地質結構和地勢共同提供了理想的場所。貫穿牙買加的山脊一直延伸至小島東部,藍山山脈高達2100米以上。天氣涼爽,多霧、降水頻繁,使用這方富土雨水調和。在這裏是使用混合種植法種植咖啡樹,使之在梯田裏與香蕉樹和鱷梨樹相依相伴。一些小莊園也種植。但即使是這個地區最大的莊園主,按國際標準來算,也屬於小規模種植,其中許多的莊園主小土地擁有者,他們的家族已經勞作了兩世紀了。牙買加的咖啡業面臨着一系列的問題,如颶風的影響,勞動費用的增加和梯田難以進行機械化作業等。許多小莊園和農場很難合理化種植
關注公衆號,發送 74255 免費閱讀全文
2016-08-22 17:01:4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