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種植咖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殖民時代,咖啡在哥倫比亞的歷史也有很多說法:
其一:據說是從加勒比海的海地島,經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從水路傳來的。
其二:1808年,一名牧師從法屬安的列斯經委內瑞拉將咖啡豆首次引入哥倫比亞。其中一種是哥倫比亞的第一批咖啡種子是通過聖坦德省由委內瑞拉入境的。
其三:關於哥倫比亞咖啡種植的最早記錄出現於西班牙傳教士Jose Gumilla的名爲“The Illustrated Orinoca”的書中。他描寫了他於1730年在Meta河兩岸傳教時的見聞,其中提到了當地的咖啡種植園。到了1787年的時候,其他的傳教士已經把咖啡傳播到了哥倫比亞境內的其他地方。
地處南美洲西北部的哥倫比亞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它的歷史悠久。從遠古時代起,印第安人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1531年淪爲西班牙殖民地,1819年獲得獨立。1886年改稱現名,以紀念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哥倫比亞,山川秀美、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空氣清新。哥倫比亞物產豐富,特別是咖啡、鮮花、黃金和綠寶石被譽爲“四寶”。今天該國是繼巴西后的第二大咖啡生產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出口國。哥倫比亞咖啡經常被描述爲具有絲一般柔滑的口感,在所有的咖啡中,它的均衡度最好,口感綿軟、柔滑,可以隨時飲用,它獲得了其他咖啡無法企及的讚譽:被譽爲“綠色的金子”。
哥倫比亞咖啡的品種主要爲小粒咖啡。植物爲小喬木或大灌木,高5-8米,基部通常多分枝;老枝灰白色,節膨大,幼枝無毛,壓扁形。葉薄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4釐米,寬3.5-5釐米,頂端長漸尖,漸尖部分長10-15毫米,基部楔形或微鈍,罕有圓形,全緣或呈淺波形,兩面無毛,下面脈腋內有或無小窩孔;中脈在葉片兩面均凸起,側脈每邊7-13條;葉柄長8-15毫米;托葉闊三角形,生於幼枝上部的頂端錐狀長尖或芒尖,生於老枝上的頂端常爲突尖,長3-6毫米。聚傘花序數個簇生於葉腋內,每個花序有花2-5朵,無總花梗或具極短總花梗;花芳香,有長0.5-1毫米的花梗;苞片基部多少合生,二型,其中2枚闊三角形,長和寬近相等,另2枚披針形,長爲寬的2倍,葉形;萼管管形,長2.5-3毫米,萼檐截平或具5小齒;花冠白色,長度因品種而異,一般長10-18毫米,頂部常5裂,罕有4或6裂,裂片常長於花冠管,頂端常鈍;花葯伸出冠管外,長6-8毫米;花柱長12-14毫米,柱頭2裂,長3-4毫米。漿果成熟時闊橢圓形,紅色,長12-16毫米,直徑10-12毫米,外果皮硬膜質,中果皮肉質,有甜味;種子背面凸起,腹面平坦,有縱槽,長8-10毫米,直徑5-7毫米。花期3-4月。
哥倫比亞咖啡擁有絲綢一般柔滑的口感。人們把哥倫比亞咖啡和高品質、好口味畫上了等號。它酸中帶甘,低度苦味,營養豐富,具獨特的酸味與醇味,哥倫比亞特級咖啡的酸、苦、甜三種味道配合得恰到好處。獨特的香味,喝下去後,香味充滿整個口腔。把口腔裏的香氣再從鼻子裏呼出來,氣味非常充實。或許你會嫌它太霸道,因爲它會以最快的速度佔據人的味蕾、思維甚至靈魂。在人們的生活中,本來就充滿了酸、甜、苦、澀,這咖啡的香味足以把凡間所有的一切帶走。人們所享受的並非只是一杯咖啡那樣簡單,還有咖啡所帶給人們的那寧靜的一刻。哥倫比亞特級最具特點的就是它的香氣,濃郁而厚實,帶有明朗的優質酸性,高均衡度,令人回味無窮。
世界咖啡分兩大系列,一種是以巴西爲代表的“硬”咖啡,味道濃烈;另一種是以哥倫比亞爲代表的“軟”咖啡,其味淡香。區別在於產地的海拔高度和種植方法,巴西將咖啡種在丘陵紅壤比較粗放,哥倫比亞產在山地黑土精耕細作。哥倫比亞特級的香氣濃郁而厚實,帶有明朗的優質酸性,高均衡度,有時具有堅果味,令人回味無窮。不論是外觀上、品質上,哥倫比亞特級都相當優良,就像女人隱約的嬌媚,迷人且恰到好處,令人懷念。[1]
每一種咖啡因品種產地不同,有着各自強烈的性格,例如陽剛濃烈的曼特寧,有着酷似鋼鐵男子的性格;醇味芬芳的藍山咖啡,最叫溫柔的女子思念上癮。而一向清淡香味的哥倫比亞特級咖啡,最適合那些性喜清淡的人。這樣的人不想將喝咖啡當做一件正襟危坐的事,從酸、甜、苦、澀間體會什麼深奧的人生哲學,只想簡簡單單地喝一杯可口的咖啡,一杯熱騰騰的哥倫比亞咖啡,讓這些人體會到“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爲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爲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他們認爲,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收穫如此精闢的對境界的詮釋。[1]
哥倫比亞咖啡有着一種清苦的體會,清澀如同生活。回首從前的清苦便會更覺得它的甜美和溫情,更想讓情緒久一點停在開始甦醒的知覺裏。苦是痛苦,清讓人沉靜,末香便成了一種精神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