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世紀前在今烏干達西部有一個叫基塔拉的酋長國。13~14世紀,遊牧部落巴契韋齊人征服了這個國家。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居蘇丹南部的盧奧人南下取代了巴契韋齊人的統治,建立布尼奧羅王國,在布幹達建立了巴比託王朝。這些外來統治者不久被當地從事農業而文化較高的班圖人所同化。在烏干達西南部,欣達人建立了安科萊王國。在烏干達北部,建立了許多各自爲政的小國和氏族部落。1830年左右,布尼奧羅王國的王子卡波約在魯文佐裏山以東建立託羅王國。從17世紀起,布幹達王國日漸強大並不斷向外擴張。到18世紀中葉,其勢力已超過布尼奧羅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烏干達人民長期對殖民統治的不滿終於爆發。1918年爆發了全國性總罷工和農村騷動。1919年布幹達又掀起了巴塔卡黨和烏干達非洲農民聯盟領導下的民主運動。1921年,烏干達第一個全國性政黨烏干達國民大會黨成立,提出了實行普選、建立自治政府、由非洲人控制經濟等要求。1921~1928年,烏干達人民爲要求釋放被放逐在英國的布幹達國王穆特薩二世展開鬥爭。
20年代後期,英國在烏干達進行以自治爲目標的憲法改革。1931年底在烏干達形成 3大政黨:烏干達人民大會黨、民主黨、卡巴卡耶卡黨。1931年3月,烏干達舉行首次大選,民主黨獲勝,貝內迪克託·基瓦努卡被任命爲首席部長。1932年 3月,烏干達實行自治,基瓦努卡任政府總理。同年 4月,烏干達再次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和卡巴卡耶卡黨組成的聯盟獲勝,成立了兩黨聯合自治政府。根據1932年6~7月在倫敦舉行的烏干達制憲會議的協議,烏干達於193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
烏干達咖啡豆具有口感清香的獨特韻味,非常適合製作意式和其他口味的咖啡,更重要的是烏干達咖啡豆均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進行嚴格篩選,以確保其高品質無污染的特性。
在烏干達(Uganda),阿拉伯咖啡豆的產量只佔全國咖啡總產量的10%,但已足以引起重視。烏干達最好的咖啡主要出產於北部的沿着肯尼亞邊界的埃爾貢(Elgon)山區和布吉蘇(Bugisu)山區以及西部的魯文佐裏(Ruwensori)山區,其咖啡在每年的1月或2月便可供應出口。
赤道橫穿烏干達,適宜的氣候使它成爲世界上羅布斯塔咖啡豆的主要產區。20世紀60年代,烏干達咖啡產量保持在每年350萬袋。到了80年代中期,主要由於政治原因,咖啡產量下降到每年250袋。但是現在咖啡生產 又有回升趨勢,目前大約是每年300萬袋。咖啡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沒有良好的公路可以把咖啡運到肯尼亞的蒙巴薩(Mombasa)或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Dar es Salaam)等港口。
爲了提高咖啡質量和降低成本,1990年11月烏干達取消了咖啡經營委員會(Coffee Marketing Board,簡稱CMB)的獨家經營權。原來由咖啡經營委員會負責的絕大部分工作現已交給合作組織管理。私有化的咖啡來所造的出口收入佔全國的2/3,因此政府便對咖啡行來實行徵稅,希望藉此增加急需的收入。但事與願違,這反而引起咖啡出口下降了20%,咖啡走私也愈來愈嚴重。
像坦桑尼亞一樣,近年來咖啡價格的上漲鼓勵了農場主重返莊園,一度廢棄的土地重新開墾種植咖啡,烏干達咖啡業看來大有希望烏干達咖啡豆口感散發清幽的芳香,具有很獨特的韻味,是最適合做意式咖啡的咖啡豆品種之一,烏干達咖啡豆均具有嚴格的篩選標準,每一步都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進行嚴格篩選,爲確保咖啡豆的高品質不受污染的特性。
烏干達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同時種植Arabica和Robusta的國家之一,具有適宜咖啡生長的環境和氣候。烏干達地處海拔900-2000米之間,常年氣溫保持在15℃-28℃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