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比卡因其濃郁的果香而深受對咖啡接觸歷史不久的中國人喜愛,19世紀時由傳教士引入中國,在四川攀枝花、雲南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廣爲種植,該地區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當地人採用引水上山的方式解決了季節性降雨不足的問題,成就了香氣獨特的“中國咖啡”,其中,尤以四川攀枝花的阿拉比卡種的半坡咖啡爲最,相對於雲南和海南,處於乾熱河谷的攀枝花日照更長、海拔更高、溫差更大、光質好、處女地多,是不可多得的最適宜種植阿拉比卡咖啡的區域。半坡咖啡農民利用這個優勢,採用了獨特的種植與加工工藝:第一,“全程不落地”:從採集咖啡豆到加工成成品,咖啡一直保持不受土壤等雜物的影響,保證口味和品質;第二,“分級採集”:由於咖啡豆並不是整齊劃一成熟,所以採集時對同一級別的咖啡豆進行集中採集,而不是混雜一起;如手工操作,利用大量勞動力人力採集、分類、加工。這裏的咖啡香氣濃郁、酸苦平衡、還有水果味,很受消費者歡迎和國外咖啡飲料巨頭的青睞波邦咖啡是小粒咖啡中僅次於鐵畢卡的變種,結果多,產量較高,但漿果較小,成熟較慢。中國雲南種植的小粒咖啡主要是鐵畢卡亞種和波邦亞種,從咖啡的植物學角度來講,雲南小粒咖啡和公認最優秀的牙買加藍山(Jamaica Blue Mountain)、夏威夷可那(Kona)有基因上的相近性原來世界上的商品咖啡都是小粒咖啡,只是到了19世紀末因爲葉鏽病的肆虐導致大量咖啡莊園的倒閉,種植者纔開始尋找其他抗病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