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不容樂觀的不僅是韓式咖啡。
今年年初,承載着鄭州80後記憶的迪歐咖啡,關閉了在農業路的正弘旗店,其在經五路緯三路的門店也已關門歇業。而與迪歐同屬中國咖啡1.0時代的上島咖啡、捷農咖啡、兩岸咖啡,也都隨着新式咖啡的湧現,慢慢淡出消費者視野。同時,近幾年在鄭州廣受關注,被稱爲咖啡行業典範的漫咖啡、劇咖啡,眼下也由於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生意大不如前。
“如今鄭州大小咖啡館數量龐大,但閉店率也很高。僅賣空間的咖啡館九成都在賠錢,很多都撐不過兩年。”曾在鄭州經營小型咖啡館的吳女士認爲,賣咖啡賺錢一直是個僞命題。
她解釋說,咖啡單價很高,但成本極低。一杯25元的咖啡,成本可能才3元。對於消費者來說,買的是裝修環境和空間。也因此,目前鄭州咖啡館都要花重金在營造環境上。大的空間,好的地段租金費用高,裝修成本也高,投入很難收回。
“這個行業成本只有8%,如果單日營業額有2萬元,盈利一定喜人。但問題是投資人沒有考慮過單日營業額能不能有2萬。”
她說,咖啡行業盈利點看上去很美,但客單價低,翻檯率不高。目前鄭州乃至國內多數地區,並沒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去支撐如此多的咖啡店。目前鄭州稍有規模的咖啡館,投入都在百萬元以上。在餐飲界,投資50萬的門店,一天營業額沒有5000元就難以盈利。可鄭州一家投資100萬元的普通咖啡館,很多單日營業額僅有兩三千元。像咖啡陪你這樣的中型品牌門店,至少需要200到400平方米。現在鄭州核心商圈的租金最少也要每平米100元。商業租金還年年暴漲,增長率在5%到8%不等。這樣高的租金成本和前期投入,讓客源稀少的咖啡行業很難賺到錢。
“咖啡館要有格調,裝修成本就高,而爲了攤低成本,產品價格也要提升,價格高的同時又很難吸引客源,這已成爲死循環”。
混搭、廉價咖啡入市“等風來”
在中國經營咖啡市場難道沒有未來嗎?
“中國有萬億級的咖啡市場,只是目前這片市場還沒有養成。”COCO都可茶飲鄭州區總經理穆亦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目前人均年咖啡消費量爲5杯,遠遠低於日本、韓國年人均約300杯的水平,而在全世界這一平均值也在240杯左右,中國咖啡消費潛力巨大。目前,中國咖啡消費量一直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長,五到十年內或將達到萬億級市場目標。
“現在中國有限的咖啡消費市場,還沒有達到可以‘賣空間’的時候。經營者應該把咖啡看作一個載體,把咖啡變成空間文化。如何有效運用咖啡帶來的空間效應,是當下業內人士探索的方向。在韓式咖啡以後,下一個咖啡界的爆點,一定是導入了其他產業的特色門店。”
他介紹,如今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咖啡館內已經可以插花、賣玩具或者讓貓、狗等寵物滿店跑。與咖啡一同銷售的是飲品以外的店鋪特色,也是其最大贏利點。而在鄭州,這樣的咖啡店也在醞釀。如二七萬達周邊的一家咖啡館內,老闆把服裝訂製生意與咖啡休閒混搭在一起。商家既增加了獲利渠道,消費者也獲得了美的享受。
在他看來,未來鄭州市場或將被三大主流咖啡“門派”佔領。一類是如星巴克、太平洋這樣的國際級大型連鎖咖啡店。這些品牌有強大的企業文化和品牌管控能力,也擁有相當數量的客羣,市場潛力依然巨大。一類是上述的混搭跨界型特色咖啡館。對於80、90後有獨特審美和小資消費需求的一代來說,咖啡館不僅僅是用來對話聊天的場所,也是休閒和彰顯個人特色的空間。咖啡空間可以挖掘的東西還有很多。此外還有一類則是爲了滿足咖啡一般需求,單價在每杯10到15元的廉價咖啡。隨着互聯網時代出生的年輕一代逐漸成爲消費主流,中國的咖啡需求將迅速擴大,價格偏低的外帶咖啡也將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