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衝咖啡豆的研磨刻度產地區風味描述口感處理法介紹
1、粗研磨:適用較高的水溫並快衝(2分鐘左右);
2、中研磨:適用85左右的水溫並中速沖泡(3分鐘左右);
3、細研磨:適用較低的水溫,75-80度水溫並慢沖泡(3分鐘以上) 1、由於新鮮豆子內含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應當選擇較低的水溫,如80-82度之間;
2、中烘焙的豆子酸苦比較平衡,所以應當選擇85度左右爲宜;
3、中研磨,應當選擇85度左右的水溫,並以中速沖泡爲宜;
4、我想追求的風味:酸苦平衡。
綜合上述條件:以80-82度水溫進行燜蒸、以中速沖泡最爲合適。
如果上述條件中有一項變了,味道也會跟着發生變化。
如中研磨變成了粗研磨,如果以原來的水溫和速度沖泡,則會酸味加強、苦味減弱;但如果採用快衝法,則又會回到酸苦平衡,但醇厚度稍弱。
如變成了細研磨、慢沖泡,則會酸味減弱、苦味加強、醇度增厚,變成了典型的歐式或美式風味。
曾經有很不少人把每一種豆子都列爲詳細的表格,說明那種豆子應當採用怎樣的研磨度和確定的水溫,甚至把它作爲手衝滴濾咖啡的金科玉律,這種表格作爲對豆子的認識和怎樣沖泡我認爲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但我反對採用這樣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因爲每個人沖泡咖啡的追求都會不盡相同,就是同一種豆子也會有不同的烘焙度、不同的研磨度,同時保鮮的程度也盡相同,用同樣的水溫沖泡今天烘焙的豆子和保存一週後的豆子,在口感上就一定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和不同。總之,由於各種因素太複雜且變化較多,一張固定不變的表格並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會適用,即使沖泡出來的咖啡風味你也很喜歡,那也僅僅是按照別人的設想咖啡風味,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更談不上實現自己的創造和創新。
我們都知道即使是烘焙後的咖啡豆也是有生命的,它的內部仍然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和運動。正是基於這點所以我覺得:不能用機械地、靜止地、形而上學地觀念看待沖泡咖啡的問題,應當用辯證的辦法來對待和處理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根據你手中豆子的具體情況,再根據豆子的新鮮度、烘焙度、研磨度三個最重要的因素,來確定你想追求的這一杯咖啡的風味,而且在追求風味上也不限於上述典型的那四種,然後將幾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再最後確定最適合實現的沖泡水溫。
通過這樣分析你就不再是一位盲目地亂衝瞎闖咖啡初學者,你已經變成了一位有目的、有分析、有追求地咖啡達人,如果你通過事前思考並達到了你想要達到的目的,這肯定就是你最成功的沖泡方法。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你可以總結失敗的教訓,做出進一步修改和不斷地進行實踐。從這樣角度出發,不斷地進行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你沖泡咖啡的水平和認識一定會得到不斷的提高,一定會不斷地享受到咖啡帶來的人生樂趣。